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的有效性及实证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正逐渐成为我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能否得以有效实施,取决于它所依赖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我国的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缺乏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所以建立在市场竞争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信贷渠道,目前是我国重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对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以及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货币政策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进行研究。理论分析方面,在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以Bemanke和Blinder提出的信贷传导机制理论为依托,结合我国信贷渠道现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   在实证分析方面,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经济计量模型与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与信贷传导渠道进行实证研究。所得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是通过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的共同传导发挥作用的。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相对于货币渠道而言信贷渠道对经济的影响更加重要。文章进而分析这一结论,并针对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提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性建议。
其他文献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是美国信用膨胀、风险积累的集中爆发,资产证券化是美国信用膨胀的根源。资产证券化在不改变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前提下,通过盘活资产、提高资产周转率提高利
利用LC-MS检测了高铺小河及前置库不同水文期15个表层水体及沉积物中8种常用农药,探讨了表层沉积物农药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沉积物-水交换行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水体
为了使叶轮粗加工后的通道表面与其设计曲面尽可能接近,将整体叶轮的定轴插铣理论模型概括为通道曲面的最大内接柱面优化问题。同时,为简化该问题的计算难度,将最大内接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