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预氧化改善垃圾渗滤液生化性的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ui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臭氧预氧化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影响臭氧氧化效果的因素和氧化过程中垃圾渗滤液水质的变化,及臭氧预氧化对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比较初始pH分别为3.0、8.7、11.0时臭氧氧化对COD的去除效果发现,pH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因此,臭氧氧化垃圾渗滤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调整废水的初始pH。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长时间臭氧氧化实验,研究COD去除率的变化发现,臭氧投加量大于0.186mgO3/mgCOD时,COD去除率没有明显增加,臭氧的利用效率不高。本实验将预氧化臭氧投加量控制在0.186mgO3/mgCOD以下。2. COD、紫外吸光度(Ultraviolet Absorption at254nm,UV254)、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ORP)、BOD5/COD和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 EmissionFluorescence Matrix,EEFM)等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预氧化过程中垃圾渗滤液水质发生了变化。虽然COD去除效果不明显,但是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性质发生了改变;UV254逐渐降低,表明臭氧氧化作用破坏了非饱和结构的有机物;ORP值升高,表明废水中还原性有机物浓度降低;BOD5/COD有一定的提高,表明部分难降解的有机物被氧化为易降解的有机物,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得到改善;臭氧氧化后,EEFM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荧光峰荧光强度降低,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结构发生改变。3.采用六组平行O3-SBR联用装置,对比不同臭氧投加量下的COD去除率。实验发现,O3-SBR联用工艺中,臭氧投加量为0.186mgO3/mgCOD时臭氧的氧化作用与生物降解作用的协同效应最佳。二氧化碳产生量表明最佳臭氧投加量条件下,生物处理分解有机物量最大。生物处理效果和二氧化碳产生量均表明,臭氧预氧化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降解难降解有机物的难题。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城乡交错带的概念和多重作用,探讨当前形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简述国外城乡交错带绿地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可借鉴的优点分别为"发展阶段成熟、功能演化多元""划定特定区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的发展浪潮给以报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的危机,或许是报业诞生四百年来最深刻的一次危机。为了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纷纷开始改革之路:吸纳新
毛泽东的历史观有很强的致用性。通过对毛泽东阅读的书籍及其实践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得出毛泽东的历史观侧重于阶级、群众、借鉴方面。这种历史观对中国革命和实践有着极其
随着网络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也在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变化,网络如何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这是许多学者都在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晶体结构的复习为例,为如
室内设计能够打造舒适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软装设计能够表达个性情感,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民族意识的不断复苏,设计师们对设计的本
1“题根”化思想解读 英语单词有“词根”一说,一般“词根”都有着相对固定的意思,可以帮助记忆单词,而一道数学题目是由多个条件及问题组成,这些条件与问题就是构成这道题目的
塑胶材料因其性能优越而广泛应用在各类电子产品中,壳体塑件中用于固定、支撑、保护、安装等各类结构形式必不可少。根据材料不同和模具内部结构状态,合理地设计塑件内部结构
<正> 李某某,女,36岁,1985年5月24日诊。长期低热不退3月。以午后为甚,体温常徘徊在38℃左右。曾屡用安基比林、安乃近、青蒿鳖甲汤、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等治疗,效不明显
对某酿酒企业提供的春季大曲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对具有明显酵母菌特征的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实验,得到6株性能优良、形态特征明显的酵母菌。通过实验比较得到具有一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