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用溶磷菌是提高土壤中难溶性磷生物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使施入的溶磷菌在土壤中更好地发挥其活化难溶性磷、改善作物磷素营养状况的作用,所筛选的溶磷菌就必须兼具利用多种形态难溶性磷的能力。本文采用改良的Pikovskaya(?)培养基筛选兼具溶解Ca3(P04)2、磷矿粉和卵磷脂等难溶性磷源的菌株,并通过液体摇瓶试验、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盆栽试验、培养及溶磷条件优化等,研究了其在NBRIP培养基中的溶磷效果、分类学地位、对玉米的促生作用及溶磷相关因素的影响。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从江苏和安徽的5种石灰性土壤中共分离获得16株溶磷菌,其中菌株P1对Ca3(P04)2、磷矿粉和卵磷脂中磷的溶解效果最佳,溶磷量分别为674.5μg·mL-1、132.3μg·mL-1和33.0μg·mL-1。(2)经过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P1和P3分别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和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根据pqqE和gabY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菌株P1、P2、P3、P4和P5中pqqE和gabY基因片段,仅从菌株P3中扩增到与Pseudomonas cepaciaE37(U10242.1)(?)勺溶磷相关基因gabY同源性为95%的基因片段,而其它菌株中未扩增出该基因片段。(3)菌株P1和P3的最佳培养碳、氮源分别是葡萄糖、谷氨酸和淀粉、蛋白胨,而菌株P1和P3的最佳溶磷碳氮源条件分别是葡萄糖、KN03和葡萄糖、(NH4)2SO4。在NBRIP液体培养的1~7d内,170rpm,30℃,菌株P1和P3培养液的pH值第1d就分别下降至5.03和4.98,并且在后续培养中仍趋于保持该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水溶性磷浓度呈增长趋势,而菌体数量变化总体趋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稳定。此外,加透析袋处理WSP浓度有所减低。(4)盆栽试验中,5种溶磷菌微生物有机肥均可显著促进玉米生长,株高、叶长、叶宽和干重分别增加5.1%-33.8%、14.0%-38.0%、17.7%-37.6%和31.7%-177.1%,植株全磷含量比对照增加41.6%~366.6%。经抗生素标记的5株溶磷菌在盆栽试验中的定殖效果以菌株P4和P5优于P1、P2和P3,而对玉米的促生作用却以P1的效果最佳,P3次之,P4和P5效果较差。菌株P1和P3的发酵上清液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玉米种子发芽。室内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菌株P1对辣椒疫病、棉花黄萎病、烟草黑胫病和黄瓜立枯病的病原菌都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而菌株P3只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筛选的菌株P1和P3兼具溶解Ca3(PO4)2、磷矿粉和卵磷脂和拮抗土传病原菌的功能,在盆栽试验和玉米种子发芽试验中也均表现出一定的促生作用,因此,在微生物肥料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