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 POP)一直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健康照顾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目前,对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研究从组织形态学、分子细胞水平、生物力学等方面不断深入,在动物实验方面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很少在临床推广应用,尤其是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优势并未充分地体现出来。其中,主要问题在于实验的重复性差、实验中所用的某些检测方法在临床上还不能应用,特别是骨质量评估方法在评价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同时,骨量和骨质量作为衡量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但与其相关的各种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并不多见。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目的:研究补肾法对去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评价超声显微扫描测量声阻抗技术在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评估骨密度、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和声阻抗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4月龄雌性Wister大鼠,共55只,平均体重264g,清洁级饲养,自然进食。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正常组10只,余每组15只。用3%戊巴比妥钠溶液1ml/kg腹腔注射麻醉,正常组行假手术处理,摘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其余三组摘除双侧卵巢。术后一周药物干预,正常组及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中药组灌服补肾中药煎煮液,西药组灌服尼尔雌醇水溶液。三个月后动物处死,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分离血清检测ALP及E2水平,测量腰3-腰6的骨密度,将大鼠右侧股骨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及股骨头压缩试验,左侧股骨不脱钙有机玻璃包埋进行超声显微扫描。所有数据均用((?)±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两两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用LSD检验,方差不齐用Dunnett-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各组大鼠从体重、毛色、进食情况无明显差异,但在饲养过程中,因意外有三只大鼠出现死亡情况。2.骨组织形态学:从HE染色标本观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骨小梁数目明显减少,直径变细,表面失去光滑出现骨吸收陷窝;骨小梁之间的连接不完整,部分出现断裂。中药组和西药组的切片镜下观察可见,骨小梁数目明显增多,骨小梁排列整齐,且连接断裂减少,彼此间距减小,与正常组相似。3.血生化水平:中药组和模型组AL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西药组ALP水平与正常组之间无差异性表现。而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的ALP水平并无明显差异性变化,西药组的ALP值则显著降低(P<0.01)。血E2水平,各组均明显低于正常组,且具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的E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中药组的水平则无明显差异。4.腰椎骨密度: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腰椎骨密度有显著降低(P<0.01),表明大鼠去卵巢后,骨密度明显下降,表现出骨质疏松的特征。中药组和西药组与正常组的骨密度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补肾法中药的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矿含量有一定的恢复作用。5.生物力学测试:股骨三点弯曲试验中,各组测试指标未见明显差异。股骨头压缩试验中,模型组的位移和强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和P<0.01):应用补肾中药或雌激素治疗后,此两组的位移和强度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补肾中药的应用能够改善松质骨的力学性能。6.超声显微扫描:通过对有机玻璃包埋的骨磨片进行超声扫描,显示各标本的灰度图,进行计算分析后,得到相应的声阻抗值。结果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声阻抗值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中药组和西药组的声阻抗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和P<0.05)。中药组的声阻抗值较正常组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指标和声阻抗的相关性分析中,骨密度与股骨头的生物力学性能(位移和强度),声阻抗和股骨头的生物力学性能(位移和强度),骨密度和声阻抗,三项指标分别在总体样本和分组样本中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总体样本和正常组之间,他们存在直线相关,其中正常组各指标间高度相关性。模型组中声阻抗与骨密度、股骨头压缩试验的强度无明显的直线相关性,其余指标两两之间均有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1.利用去卵巢法制作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可以导致骨组织结构的改变,尤其是反映在松质骨,引起组织形态学、骨生化代谢、骨矿含量、生物力学性能及超声显微结构的改变。从而能够较好的模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改变。2.补肾法中药的应用能够增加骨密度,改善股骨头的生物力学性能,调整松质骨的显微结构,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3.超声显微扫描基于超声脉冲反射原理,测量股骨头的声阻抗值,能够从小梁骨含量和结构方面综合反映骨质改变情况,并且与骨密度和骨的某些力学性能有较高的相关性,提示其可作为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中的一个参考指标,其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4.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来看,评价骨质疏松的程度及松质骨的骨质状况,应该综合分析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性能,以及其他一些能够反映骨质状况的参数,如声阻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