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篇分析吸引着众多语言学家的注意,近几十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在翻译界的贡献举足轻重。翻译过程中捆绑产生的原文与译文都可应用语篇分析,于原文,可洞见可能产生的问题;于译文,可评估效果与接受度。韩礼德作为语篇分析的先驱提出了两大关键概念:衔接与连贯,为该学科的进步划上了新的里程碑。衔接为表面关系,连接可看可听的词语与句子。根据韩礼德与哈桑的《英语衔接》,我们可将英语衔接手段分为五类:指称、替代、省略、连接与词汇衔接。连贯为深层结构语义与逻辑关系。根据朱永生教授的研究,影响连贯的因素可分为内在连贯与外在连贯。内在连贯指语言因素,如话题、主题推进、衔接;外在连贯指非语言因素,如情景语境、文化环境、认知能力与交流双方的共享知识。本文仅讨论内在连贯。由于缺少可行工具,传统的翻译研究常常囿于定性研究,而不得不放弃更加客观定量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在本文中都将被采用,以期获得更加客观的分析结果,并且将为翻译实践提供可行的建议。文本分析工具“Antconc”将贯穿本文分析,提供可信数据。本文利用语篇分析理论与“Antconc”工具,探索四篇《孙子兵法》英译本,其中两篇为中国人所译,两篇为英语母语译者所译,分析比较其异同,试图寻找更优译文的原因。为了专注于语篇分析,译文中出现的误译与漏译将不做过多讨论,重点会放在探索优质译本生成的深层语篇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