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来自285个地级市的准自然实验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ly0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于2014年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旨在又好又快地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大程度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体实施方案》则决定于2014年在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后逐步推广。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效果如何,有何积极经验等相关问题的讨论成为了学者研究的重点;同时,新型城镇化强调人的城镇化,考虑到城市(镇)是社会公共产品的基本提供单位,其发展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故本文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基本公共服务相联系,借助新型城镇化试点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样本,以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为例,论证两者的相关关系,以期对新型城镇化政策效果进行评估。
  首先,本文将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为后文研究奠定基础;其次,讨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内涵与外延,并从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财政分权理论等角度论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基础;再次,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水平进行基本判断与现状研究,最后就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水平作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具体实证过程中,考虑到2014年为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年,本文以全国285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选取政策年前后三年(2010-2017)地级市基础教育投入产出数据,按照是否为试点城市合理划分实验组对照组,以新型城镇化政策试点虚拟变量为解释变量,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为被解释变量,运用双重差分的实证方法,研究新型城镇化政策推进对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乃至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开展有效推动了地级市区域内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作用效应为正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正向效应呈现出东中西部逐步递减的态势;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工作通过财政分权机制对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水平进行影响,该机制影响为正且显著;随后的稳定性检验也证实了基准回归结果的合理性,说明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在推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方面有积极作用。
  结论与政策建议上,本文参考机制研究的结果,提出建立与城镇化配套的财政体制,如投融资机制、转移支付机制、财政分权机制,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推进机制,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等政策措施,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居民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容置喙的作用。2017年,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总量达到4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9.43%。其中,国家财政教育投入1达到3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8.9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4%2。与此同时,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消费达到1508元,比上年增长10.16%。而2017年人均财政教育投入为2460元,比上年增
学位
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刺参25℃高温胁迫7天的血细胞总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使用二维凝胶电泳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联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27个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鉴定与描述,根据功能不同,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细胞骨架,物质与能量代谢,钙稳态及细胞外基质。选择其中7个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实时定量PCR实验以验证其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其中6个,胶原蛋白、ATP合成酶、卵黄蛋白、
自1992年韩中建交以来,韩国和中国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额持续增长,中国已在2002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对象国。自此,在韩国的经济贸易中,中国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韩国对中国的经贸依存度也越来越高。  在韩中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地位也发生着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迎来了新局面,自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从“世界工厂”一跃成为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