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动物习语作为习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通常简练、生动、形象。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翻译活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看作是一种文化交流,而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因此,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如何使中西方国家的人们对彼此文化的精华部分相互了解正在成为译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难点之一。本文借助翻译先驱者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将以汉斯和沃尔夫冈为代表人物的接受美学运用到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中,把读者的接受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大量的举例论证主要从三方面分析接受美学对英汉动物习语翻译的启示,即:以读者的角色和地位为中心,以读者的期待视野为中心,以文化接受及文化交流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指出在英汉动物习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提醒译者注意接受者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可能采取的对策。前人的研究主要都以原文的可译性和译文的可读性为出发点,很少有人从读者的可接受性出发。本文从读者的可接受性出发,既关注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度,又注重了译语读者的接受效果,更加关注读者对翻译文本的反应和接受。本文将接受美学应用到动物习语翻译中给动物习语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同时也为后人对动物习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材料,对今后的英汉互译实践也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