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影响三阴性乳腺癌对多西他赛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e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BECN1基因沉默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自噬活性变化,探讨自噬对三阴性乳腺癌多西他赛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根据Genbank提供的BECN1的c 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三条针对BECN1基因的si RNA并包装成sh RNA慢病毒(LV-sh RNA-BECN1)和阴性对照慢病毒(LV-sh RNA-NC);2、利用慢病毒感染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建立稳定感染LV-sh RNA-BECN1、LV-sh RNA-NC的细胞模型;3、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BECN1基因的表达;4、蛋白质免疫印迹反应检测各组细胞的BECN1蛋白及自噬标志蛋白LC3B的表达变化;5、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MDA-MB-231细胞内的自噬囊泡;6、CCK-8法检测转染前后各组细胞的多西他赛IC50值;7、流式细胞术检测用多西他赛干预细胞48h后各组细胞的凋亡率;8、通过裸鼠成瘤实验,观察MDA-MB-231细胞自噬下调后其成瘤能力的变化。结果:1、经测序鉴定,成功合成三条针对BECN1的si RNA并包装成慢病毒,成功利用慢病毒感染MDA-MB-231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其感染效率达95%以上;2、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NC组、干扰组(841)、干扰组(1056)、干扰组(1245)BECN1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98±0.03)、(0.34±0.01)、(0.11±0.01)、(0.66±0.03),空白组与NC组比较,BECN1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及NC组比较,各干扰组细胞BECN1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干扰组与空白组及NC组比较,BECN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慢病毒干扰组(1056)BECN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低;空白组、NC组、干扰组(841)、干扰组(1056)、干扰组(1245)的自噬标志性蛋白LC3B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98±0.01)、(0.81±0.02)、(0.56±0.03)、(0.89±0.00),与空白对照组及NC组相比,干扰组LC3B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及NC组比较,干扰组细胞IC50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随多西他赛干预浓度增高而增大,呈剂量依赖型;6、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NC组和干扰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5.42±3.90)%、(35.39±3.40)%和(19.24±4.86)%,与空白组及NC组比较,干扰组细胞的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裸鼠成瘤实验结果显示,裸鼠皮下接种肿瘤细胞后,干扰组裸鼠于接种后第5天腋下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瘤体,空白组及NC组裸鼠则延后2天出现肉眼可见的瘤体。至第7天各组裸鼠皮下均有瘤体形成。与空白组及NC组比较,干扰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增快(P<0.05);接种肿瘤细胞31天后,空白组、NC组、干扰组瘤体体积分别为:(24.49±5.91)mm~3、(23.40±12.7)mm~3、(236.02±68.37)mm~3,瘤体重量分别为:(41.52±13.24)mg、(42.00±12.79)mg、(200.22±50.70)mg。和空白组及NC组比较,干扰组瘤体体积及重量均比空白组及NC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所构建重组的BECN1干扰慢病毒(LV-sh RNA-BECN1)可特异性沉默MDA-MB-231细胞中BECN1基因的表达,抑制MDA-MB-23细胞的自噬活性;2、抑制细胞的自噬活性,能有效提高多西他赛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减弱多西他赛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能提高MDA-MB-231细胞在裸鼠皮下的成瘤能力,促进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新型口服抗凝剂(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预防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合并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电子数据库,其中包括英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以及中文数据库CNKI、Wan Fang、CBM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预后较差。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uPAR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但
第一部分碘化钾对亚甲基蓝介导的光动力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机理目的:研究碘化钾(potassium iodine,KI)对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介导的光动力抗菌疗法(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therapy,a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机理。方法:将铜绿假单胞菌制成10~8CFU/ml的菌悬液,对处理后的各组菌悬液进行稀释,形成的菌落数进行平板计
背景: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组循环系统疾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1]。目前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式中溶栓治疗是最为普遍和有效的。尿激酶由于疗效好、原料丰富、价格便宜,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溶栓药。但由于尿激酶没有血栓靶向性,使用高浓度的尿激酶溶栓容易导致全身出血并发症。已有大量研究表明,RGD序列能与活化的血小板膜糖蛋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中的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与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标记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住院的104名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4例结肠癌标本及24例正常结肠
目的:检测YAP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DJ-1蛋白在乙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YAP、DJ-1蛋白与各组病例肝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等血清学指标以及肝组织免疫学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YAP、DJ-1蛋白在乙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介导的自噬流异常在可溶性尿酸(uric acid,UA)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可溶性尿酸溶液刺激HK-2细胞24h后,RT-q PCR检测MCP-1的m 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MCP-1的蛋白表达情况;细胞内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
研究背景:脓毒性休克是常见的急危重症病,常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心脏是常累及的器官。糖皮质激素作为临床常用的药物,应用于脓毒性休克治疗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指南推荐临床医师使用低剂量的氢化可的松,为了探索糖皮质激素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我们开展了本研究。研究目的:探讨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具体机制。研究方法:(1)将雄性健康SD大鼠72只,按照
第一部分雾化吸入母牛分枝杆菌对TCR-β-/-基因敲除小鼠γδT细胞的影响目的研究雾化吸入母牛分枝杆菌对TCR-β-/-基因敲除小鼠γδT细胞亚型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SPF级雄性TCR-β-/-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20只每组。分别是:生理盐水雾化对照组(A组)、母牛分枝杆菌雾化组(B组)。两组小鼠分别放于密闭的雾化器内,分别予生理盐水、母牛分枝杆菌雾化。雾化时,B组将1支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注射
目的:探讨CD36-rs1722505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广西壮族及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纳入人群均为长期居住及生活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壮族人群其父母均为壮族,汉族人群其父母均为汉族,且之间无血缘关系的个体。收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者71例,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光滑组(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