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智能生产、创新驱动、数字集成、共享经济等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百年难得、不同以往三次工业革命的旁观跟随到创新引领角色的转变机遇。而能否加大企业研发创新投入,解决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构建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企业研发创新体系,是把握好这一“弯道超车”机遇的关键中的关键。股权激励作为解决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一种有效手段,其不同激励模式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不同作用机理及影响效果,还有待学界的进一步探讨。
本文在纳入前景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等本领域的最新理论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建立起的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主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间主要差异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将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划分为研发创新投入、研发创新产出、研发创新创收三个阶段进行对比评价。通过选择2006~2018年间A股上市的1229家企业共4055个研究样本数据,按股权激励模式分成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激励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W检验、双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三种非参数检验方法对两组差异,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结合行业实施股权激励代表性、典型性都较好的广汽集团及其同行业上市企业的对比案例,进一步阐述了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主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间的主要差异,及不同股权激励模式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
结果发现限制性股票需要激励对象承担的风险大于股票期权激励,股票期权对企业高管、员工等激励对象研发创新风险更加宽容,更加适应风险高、需要较强团队合作等特点的研发创新活动。因而,在理论和企业实践中的表现上,证实了实施股票期权的广汽集团研发创新三个阶段及整体绩效上,均优于同期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力帆股份和行业平均水平。股票期权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正向激励效应时效,长于限制性股票激励。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对企业高管及企业研发技术员工的创新活动,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启示可以适度扩大研发创新人员的股权激励范围,纳入股权激励研发创新投入考核指标,强化股权激励监督体系建设。
本文在纳入前景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等本领域的最新理论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建立起的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主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间主要差异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将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划分为研发创新投入、研发创新产出、研发创新创收三个阶段进行对比评价。通过选择2006~2018年间A股上市的1229家企业共4055个研究样本数据,按股权激励模式分成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激励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W检验、双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三种非参数检验方法对两组差异,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结合行业实施股权激励代表性、典型性都较好的广汽集团及其同行业上市企业的对比案例,进一步阐述了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主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间的主要差异,及不同股权激励模式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
结果发现限制性股票需要激励对象承担的风险大于股票期权激励,股票期权对企业高管、员工等激励对象研发创新风险更加宽容,更加适应风险高、需要较强团队合作等特点的研发创新活动。因而,在理论和企业实践中的表现上,证实了实施股票期权的广汽集团研发创新三个阶段及整体绩效上,均优于同期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力帆股份和行业平均水平。股票期权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正向激励效应时效,长于限制性股票激励。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对企业高管及企业研发技术员工的创新活动,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启示可以适度扩大研发创新人员的股权激励范围,纳入股权激励研发创新投入考核指标,强化股权激励监督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