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感知现况,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2)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3)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第一阶段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7月在合肥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15例,对患者的疾病感知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探讨探讨其影响因素。第二阶段为类实验性研究,选择在合肥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的前后顺序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2016年1月-3月诊断的40名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4月-7月诊断的43名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样本在出院后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样本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自我调节理论指导设计的干预方案。干预12周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感知和生活方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第一阶段:(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量表结果显示:患者疾病同一性因子得分为(2.74±2.23)分,严重后果因子得分为(17.59±4.91)分,情绪陈述因子得分为(19.46±6.43)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负性的疾病感知。(2)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职业和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第二阶段:(1)实施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疾病感知8因子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多个因子评分优于对照组,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施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方式量表得分情况比干预前明显提高,量表总分以及多个维度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负性的疾病感知,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职业和NIHSS评分是患者疾病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2)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基于自我调节理论制定的干预方案在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感知的基础上,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