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是脱除NOx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稀土金属改性后的催化剂由于具备优异的催化性能和较好的抗水抗硫性而被广泛研究,本文通过离子交换法和一步法分别制备了铈、镧改性的Cu-SSZ-13,并对其结构、形貌和催化活性等进行了研究。以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通过水热法合成SSZ-13分子筛催化剂,然后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 Cu-Cex-Lay/SSZ-13分子筛催化剂。通过XRD、SEM、XPS、BET、TPR、TPD、N2吸附-脱附和原位红外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结构、活性物种、氧化还原能力、NH3吸附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空速、H2O和SO2对NH3-SCR活性的影响。通过原位红外分析,比较了 Cu/SSZ-13和Cu-Ce0.016-La0.01/SSZ-13上SCR反应中间体及过程。XRD测试结果表明铈和镧的引入并不改变SSZ-13的晶体结构,SEM显示SSZ-13和改性后的Cu-Cex-Lay/SSZ-13均为为立方形,平均粒径700nm。BET 结果表明,与 Cu/SSZ-13 相比,Cu-Ce0.016-La0.01/SSZ-13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孔径,由于大的比表面积和小的孔径有利于SCR反应,因此Cu-Ce0.016-La0.01/SSZ-13表现了出色的NH3-SCR催化活性,在210-480℃温度范围内,NO转化率超过90%,而且该催化剂还具有很好的抗水抗硫性。催化剂的这些优异性能可以归因于Cu、Ce、La物种的协同效应。原位红外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上进行的NH3-SCR路径相同,但与Cu-SSZ-13催化剂相比,Cu-Ce0.016-La0.01/SSZ-13吸附的NH3量多且对NO的氧化能力强,有利于SCR反应的进行,因此Cu-Ce0.016-La0.01/SSZ-13的催化性能优于Cu-SSZ-13。以Cu-TEPA为模板剂,采用一步法分别制备了 Cu-SSZ-13和Cu-Ce-La-SSZ-13。XRD和SEM测试结果表明,Cu-Ce-La-SSZ-13和Cu-SSZ-13晶面生长方向不同,Cu-SSZ-13是片状堆积,Cu-Ce-La-SSZ-13是花形结构。与Cu-SSZ-13相比,Cu-Ce-La-SSZ-13表现了更好的的NH3-SCR催化活性,在180-510℃操作温区内,NO转化率超过90%,而且抗水抗硫性能更好。原位红外结果发现,两种催化剂上进行的NH3-SCR路径相同,但与Cu-SSZ-13相比,Cu-Ce-La-SSZ-13表现了更高的NH3吸附量和更强的NO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