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商品住宅价格变动实证研究:1990-2004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1990-2004年上海市商品住宅价格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弄清上海商品住宅的性质、上海商品住宅价格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并建立有关预测模型。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供求分析和资金流量分析框架;对经济过程的一般描述、推理和归纳;对上海商品住宅价格、数量等变量和政策的历史描述和相关分析。论文在对上海市商品住宅市场结构的分析中使用了领先企业市场占有率指标分析市场集中度。论文还使用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变量因果关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压缩、最小二乘估计法建立多元回归计量模型。   论文取得了以下成果:1、清楚界定了上海商品住宅的性质。住宅的使用权是必需品,住宅的产权是投资品,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投机和套利工具。文章定量分析了上海商品住宅在住房按揭贷款条件下作为投机工具所具有的“资金杠杆”和在人民币升值条件下作为套利工具的“套利收益率”。2、根据1990-2004年数据建立了供给、需求的多元回归计量模型。3、构建了一个上海商品住宅价格的数学模型,根据1990-2004年数据建立了上海商品住宅价格的多元回归计量模型。4、分析了上海商品住宅市场的资金来源、构成以及资金变动和住宅价格变动的关系。   论文得出了如下结论:1990-2004年上海商品住宅的性质以及上海住宅价格的决定是一个随住房分配制度变迁的历史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1993年,上海商品住宅是一种投资价值比较低的投资品,价格决定机制是政府监督下的成本加成定价机制,价格变动的动力来自于住宅造价等成本方面的变化;第二阶段,1994-1998年,上海商品住宅是一种投资价值逐步增长的投资品,价格决定机制是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相结合的定价机制,逐步走向市场供求定价机制的过程,价格变动的动力来自于住宅造价和投资需求两方面的变化;第三阶段,1999-2000年,上海商品住宅是一种投资价值进一步增长的投资品,而且成为具有较高“资金杠杆”的投机工具,价格决定机制是市场供求定价机制,价格变动的动力来自于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两方面的变化;第四阶段,2001-2004年,上海商品住宅是一种投资品,同时是具有较高资金杠杆的投机工具和一定“套利收益率”的套利工具,价格决定机制是市场供求定价机制,价格变动的动力来自于投资需求、投机需求和套利需求三方面的变动。居民收入和居民储蓄的增长是1990-2004年上海商品住宅市场稳定和可靠的资金来源;信贷资金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支付能力,是上海商品住宅市场重要的资金来源;1999年以来的国内游资和2001年以来的海外游资是上海商品住宅市场投机资金的主要来源。较大规模的国内游资和海外游资在上海商品住宅市场的投机活动是价格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对基于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企业并购评估进行了研究。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的异同,指出实物期权本身的独特性质,进而提出其在实际应用
传统合作医疗萌芽于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掀起和农村集体经济地位的确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合作医疗赖以资
学位
资产组合管理水平对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有着相当大的影响。随着全球范围内公司破产现象的大幅增加,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
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运行中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即基础产业一直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基础产业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其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而这又与基础产业当前的投融资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异军突起,大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效率,对有效地配置资源、促进各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逝去不远的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国际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和国际贸易激烈竞争局面的日益形成,出口商为扩大商品出口而适应买方提出的如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由于国际保理业务可以很好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