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肿瘤大小及阳性淋巴结的Log率(Log odds of positive lymph nodes, LODDS)分类对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从而进一步对第七版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系统在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及分期精确性与否方面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至2008年收治的48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首先分析肿瘤大小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在胃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比较同一分期当中不同肿瘤大小的预后差异。其次,应用最佳截点方法对LODDS进行分类,研究LODDS分类对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同时对LODDS分类及第七版国际抗癌联盟pN分期与淋巴结获取数目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进一步对LODDS分类与pN分期在评估胃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优越性进行比较。结果:1、肿瘤大小的最佳截点为5cm,根据肿瘤大小的最佳截点,将患者划分为小直径组(<5cm)与大直径组(≥5cm),肿瘤大小与肿瘤部位、手术方式、侵犯深度以及N分期相关(P<0.001)。小直径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大直径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第七版国际抗癌联盟Ⅱ期及Ⅲ期患者中大、小直径组的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Ⅰ期患者中大、小直径组患者的生存期并无明显差异。2、多因素分析显示LODDS分类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散点图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淋巴结获取总数呈明显的正相关,而LODDS与淋巴结获取总数无明显相关性。在每个pN分期的患者中,不同LODDS分层间的预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每个LODDS分类中,不同pN分期间的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肿瘤大小是胃癌的可靠预后指标,是对临床分期的重要补充。LODDS分类较少受淋巴结获取数目的影响,其较pN分期更加精确地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能够有效地减少分期偏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