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2月--2018年10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普外一科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n=40)、肠外营养组(Parenteralnutrition,PN组)(n=42),实验组:EEN组:按照125KJ/kg/d计算每天患者需要的热量,选用佳维体[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生产企业:ABBOTT LABORATORIES B.V.,Ross Product Manufacturer],能量密度是1kcal/m L。于术后第一天晨起后试饮温度适宜的温开水40~80ml,若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则2h后给予肠内营养制剂,首次用量30~50ml,每隔2~3h进行1次,量为50~100 m L,总量500 m L;在术后第2 d继续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其用量为每次50~100 m L,每隔3~4 h进行1次,总量500ml;在术后第3 d,给予肠内营养制剂100~150m L/次,每隔3~4 h进行1次,总量1000ml;在术后第4 d,若患者可以耐受,便可过渡到普食,但需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若患者不耐受,则在第3d基础上适当加量,并尽早恢复普食。EEN组患者除肠内营养供给的热量外,每日剩余不足的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对照组:PN组,术后第一天给与予肠外营养,热量:125KJ/kg/d,糖脂比:6:4;氮量:0.15-0.2g/kg/d,热氮比:150k Cal/1g;按常规方法对电解质、胰岛素进行补充,并对维生素、微量元素进行补充。待患者排气后给予同款口服营养液。观察指标:营养指标评估: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转铁蛋白值(TF)、血清白蛋白值(ALB)、前白蛋白值(PA)进行评估。临床指标评估:根据患者体重下降情况、住院费用进行评估。康复情况评估:根据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对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免疫指标评估: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对Ig G、Ig A、Ig M、C3、C4检测,采用细胞仪对CD3+、CD4+、CD8+、CD4+/CD8+检测;Ig G、Ig A、Ig M属于免疫球蛋白,C3、C4属于补体水平,CD3+、CD4+、CD8+、CD4+/CD8+属于T细胞亚群。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转铁蛋白值(TF)、血清白蛋白值(ALB)、前白蛋白值(PA)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EEN组转铁蛋白值(TF)1.81±0.72、1.83±0.73、1.85±0.76;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血清白蛋白值(ALB)39.41±2.75、40.02±2.76、40.11±2.84;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前白蛋白值(PA)284.15±16.14、285.22±17.02、286.31±17.11均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体重下降情况:实验组3.61±0.54kg,对照组3.86±0.42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实验组50863.23±1365.25元,对照组62354.54±1685.6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各项免疫指标均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腹胀、高糖血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少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显著,既可提高康复情况,又可改善营养指标,值得借鉴,且实施后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拆线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故此证实该方法临床价值。但本次研究选择数据样本较少,未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在后期研究中,应加大研究样本,对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价值进行评估,以便提高患者整体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