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与制度实践——东北F市小煤矿场域整顿关闭过程的经验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yomk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中国社会发展现实,虽然三十年的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成果斐然,但其中出现了正式制度表达与制度实践之间相背离的现象,小煤矿事故频发就是一例。尽管国家围绕小煤矿安全生产出台了很多正式制度,但是收效甚微。这使寻找个中原因的研究成为一种必需。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经济学强调个人“成本—效益”的利益计算,法学关注正式制度的缺陷,社会学则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显然,单独考虑这些因素并不能系统地解释“表达”与“实践”相背离的原因,而必须将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行动者的利益动机整合在一起,通过揭示制度实践中的行动逻辑才能探寻背离的原因。 因此,本文的研究以解释正式制度表达与制度实践相背离的原因为研究目的,以国家“整顿关闭小煤矿”制度在F市小煤矿领域的执行过程为切入点,使用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为分析视角,运用场域、惯习和资本等概念为研究工具,将制度实践置于“小煤矿场域”内研究,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动态地分析小煤矿场域行动者在制度实践过程中的资本运作和策略选择的过程,从而探讨制度实践的行动逻辑,回答“表达”与“实践”相背离的原因。 首先本文阐述了国家以往整顿治理小煤矿的正式制度以及“2005-2008新一轮整顿关闭小煤矿”的制度目标,叙述了F市小煤矿领域实际发挥作用的非正式制度:其次勾勒出制度实践的社会空间即F市小煤矿场域,分析了场域内行动者的关系结构、行动者的惯习及其资本;然后详细地分析了制度实践过程中行动者资本运作和策略选择的过程,叙述了行动者策略互动而形成的局部秩序,动态地分析了局部秩序如何反过来促进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再生产。 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正式制度并不是某社会场域真实的规则,它是国家元场域促使社会场域进行制度变迁并实现对其控制的外在压力:非正式制度体现了某个社会场域真实的内部规则,它通过决定行动者关系构型和型塑行动者惯习作用于制度实践。 第二,制度不是权力机构制定的文本,也不是仅依靠科层体系自上而下执行的,而是在行动者复杂的关系结构和策略互动中实践的结果。制度实践是行动者在某一特定场域的关系结构中,在元场域和权力场域的外在压力下,受到惯习的推动,为了实现各自利益而进行的资本运作与策略选择的过程。 第三,行动者之间策略互动的结果形成了暂时性的局部秩序,国家元场域根据局部秩序进行正式制度的再生产,以调整社会场域行动者的策略选择,直至社会场域形成了令元场域基本认可的“游戏规则”。新的“游戏规则”被行动者接受、学习、内化,由此非正式制度和惯习得以再生产。行动者以新的惯习为依据,参与未来的制度实践。 这一行动逻辑说明行动者并非完全按照正式制度安排行动,正式制度也不是自上而下机械执行的,而是要经过行动者实践的,因此正式制度表达与其执行结果之间发生的背离是制度实践的日常形式。制度是通过行动者实践形成的一种游戏规则,它既是约束行动者行为的规则,也是行动者之间争斗、妥协的结果,因此制度与行动之间是约束与建构的关系。
其他文献
21 世纪以来,国家对农村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国家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还在深入推进“乡村自治”的基础上发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对于农村内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
消费是连接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具有经济和营销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所以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消费行为本身就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当代女大学生由于
本研究是一项实证性研究,通过在实地对个案的访谈及实地的参与观察所得的资料,以越轨和社会冲突的视角考察和剖析长沙市的马路摊贩现象。   首先简述了研究问题的背景;评述了
本文摒弃了“根基论”(或“原生论”)和“工具论”(或“构建论”)单一理论对族群认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做出解释,坚持辩证阐释的观点。追溯世系等“根基性”由来对于确定祖籍、
学位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也是学生综合能力中真正最具有“综合”意义的一种能力,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化学学科中,任何理论(或假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