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销售和生产,再加上外包策略的广泛流行,使得供应链的复杂程度在增加,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更加突出,供应链的管理也愈发重要很困难。与此同时,过去的十几年里,全球范围内的供应中断事件频繁发生,给供应链带来了巨大影响。而在现代商业中,拍卖以其巨大的成本节约优势,成为了物资采购的重要模式之一,数以亿计的物资通过拍卖成交,而在拍卖过程中,供应中断风险经常被忽略。除此之外,以往的研究和实验表明,决策者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往往都是过度自信的,特别是对于不确定事件发生的评估上,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判断。基于上述现实背景,本文主要围绕存在供应中断风险的逆向拍卖采购展开研究,研究了供应中断风险对于逆向拍卖采购中各方的均衡策略以及预期收益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过度自信对于存在供应中断风险的逆向拍卖采购的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在考虑供应中断风险时只投标价格的逆向拍卖。当存在供应中断风险时,本文分别研究了供应商在一价拍卖和二价拍卖中的均衡投标策略,以及对应的预期收益和采购方的预期收益。结果显示供应商的投标价格由其成功交付产品的成本决定,其中包括生产成本以及无法交货时的罚金。本文还研究了在这种情况下的一价拍卖和二价拍卖的关系,结果显示两种拍卖机制的收益等价性依然存在。作者还研究了如何设计拍卖参数,使得拍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供应链利润最大,本文给出了一个必要条件。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考虑了当供应商需要同时投标价格和供应可靠性的情况,其中供应商生产成本和供应可靠性是相关的。具体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己知所有供应商可靠性的情况下,逆向拍卖的赢家确定问题(winnerdeterminant problem)及其解的性质,其结果表明供应中断风险与其他非价格因素有本质区别,因此以往多属性拍卖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的适用于这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 VCG-DR机制,作者证明了该机制的激励相容性以及有效性。数值实验的结果也显示,VCG-DR机制的表现要优于现实中广泛使用的SA-MFV机制。最后,本文研究了过度自信现象对于存在供应中断风险的逆向拍卖采购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供应商对自身类型的认知是准确的时候,其在第一打分拍卖(first-score auction)以及第二打分拍卖(second-score auction)中的均衡投标策略,结果显示这两种拍卖机制依然保持收益等价性、最优性以及社会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过度自信,对自身能力的过度自信(over-estimation)和对自身定位的过度自信(over-placement),对供应商均衡策略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对自身能力过度自信使得两种拍卖形式下的供应商均衡投标策略更具有侵略性,即生产成功概率更高或者价格更低,而对自身定位过度自信只对第一打分拍卖中的均衡投标价格有影响,使其投标价格更高。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两种过度自信对于拍卖机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自身能力过度自信对两种拍卖机制的收益等价性和最优性没有影响,但会破坏两种拍卖的社会有效性;而对自身定位过度自信则破坏了两种拍卖机制的收益等价性和最优性,但能够保持两种拍卖的社会有效性。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贡献:首先,本文研究了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供应中断风险管理问题。以往的研究文献中,大多都考虑供应中断风险概率已知的情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是非对称的,特别是随着外包策略的广泛应用,信息的不对称更加明显,因此,研究非对称信息下的供应中断风险非常必要和重要。其次,本文考虑了逆向拍卖采购中的中断风险。以往关于多属性拍卖的研究中大多都假设供应是可靠的,忽略了可能存在的供应中断风险问题,而供应中断风险与其他非价格属性有本质区别,以往的多属性拍卖研究成果并不能适用于这一问题,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然后,本文研究了不同拍卖机制在存在供应中断风险时,其等价性、最优性和有效性等性质,本文的研究给供应中断风险情况下的采购机制选择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最后,本文还将行为经济学中的过度自信现象引入到运作管理领域。以往的研究和实验都表明,决策者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往往都会过度自信,而在运作管理领域,大多模型都是基于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这在现实中可能会导致行为偏差,因此,在运作管理中考虑决策者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的研究能够给决策者提供贴近现实的理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