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日本悬疑推理类小说越来越受到海内外读者的欢迎。作为大众通俗文学的一个分支,悬疑推理类小说拥有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和文本内容,但同时这也对译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该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文本是日本女性作家秋吉理香子的悬疑推理小说《相亲中毒》。该书由四个短篇故事组成,分别是“寻找如意郎君”、“相亲指导手册”、“理科女相亲实录”和“相亲由父母代劳”。它描述了在当今日本“结婚难”的社会背景下,青年人该如何追寻人生幸福、如何掌握自己人生的故事。该小说以日本现实社会为根基,展现了日本社会不同的人物群体和心理需求,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小说中巧妙的情节设计、逻辑严谨的行文、出乎意料且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都吸引着笔者,同时这些也成为翻译实践过程中的重点难题。此外,由于悬疑类小说更新快、时效短,必须确保这类小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与读者见面。因此,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翻译工作是笔者面临的又一难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笔者认为,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本次翻译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由此,本文将根据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结合文本《相亲中毒》的翻译实践,具体分析专有名词、文化性词汇、人物对话和人物心理活动等翻译。本实践报告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首先介绍在翻译理论研究进程中,纽马克提出的三种文本类型,以及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重点阐述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具体含义和区别,比较其特点并讨论两者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的运用。第二章通过列举该翻译实践报告过程中的具体实例,阐述纽马克翻译理论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从词汇和句式的角度来分析。其中,词汇方面重点分析专业名词和文化性词汇,句式方面重点分析人物对话和任务的心理活动。具体来说,第一,对专有名词的翻译。比如对于“团块世代”等具有独特时代背景的词汇,为了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产生的效果相同,可以运用“交际翻译”的理论避免直译。第二,对文化性词汇的翻译。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准确并自然地将文化性词汇的含义传递给中国读者。第三,对人物对话的翻译。小说中涉及了多个场景,每个场景的登场人物身份、性别和地位各不相同,这种差异经常通过会话来表现。笔者认为在翻译会话时要注意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尽力保留原文的会话特色。第四,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翻译。小说中有大量表达人物心理活动的的心理描写,对于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受日语的语义、句式的影响,小说在句式结构上经常会出现省略主语和修饰语等情况。为了让译文更加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译者认为,需要在翻译实践中有效结合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进行翻译。第三章通过对第二章翻译实例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并通过自身翻译实践尝试总结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日语汉字词汇应该如何转换成中文词汇,以及在翻译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呈现原文的含义,需要对日文语序和标点进行调整等。通过分析该翻译实践报告中遇到的难点和不足,希望能进一步加深对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解。笔者认识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根据文本特点、考虑目的语读者接受度等多方面因素对这两种方式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