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胸部常规扫描参数的优化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_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4层螺旋CT胸部常见疾病扫描参数的选择和匹配研究,探讨胸部常规扫描参数的优化,提高4层螺旋CT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图像质量。方法:本研究中60例患者,均采用两种胸部常规扫描参数,按扫描参数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扫描层厚8.0mm、螺距3.5、重建间隔8.0mm,B组:扫描层厚5.0mm、螺距6.0、重建间隔8.0mm。A组采用全肺扫描,用以发现肺内结节状、团块状和支气管扩张病灶;为了减少患者的射线量,B组采用针对性病灶扫描,即对病灶范围进行扫描。并将所获得的轴位图像和MPR后处理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1)在原始的轴位图像肺窗中,对结节、团块、支气管扩张病灶的显示,B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纵隔窗中,对纵隔内心脏、血管及淋巴结的显示,B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两组图像在纵隔窗中对胸壁软组织和肌肉间隙的显示均较模糊,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骨窗中对胸壁的肋骨及胸椎的显示均清晰,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2)图像噪声方面,B组的图像噪声大于A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3)MPR冠状位图像质量方面,B组对病灶的显示明显优于A组。结论:虽然B组的图像噪声大于A组,但B组能获取较高质量的轴位及MPR图像,在胸部常见病变(结节、肿块和支扩)的显示方面有明显优势,减少了移动伪影,提高时间分辨率,并有助于降低辐射剂量,延长X线管球寿命。因此,4层螺旋CT胸部常规检查中,此参数匹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随着对支原体的认识及检测方法、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
目的:研究芝麻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血脂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作用,探讨芝麻素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日本大耳白兔18只,用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一周后,按体重编号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6)、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模型组)(n=6)和芝麻素组(n=6)。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饲高胆固醇饲料,芝麻素组喂饲高胆固醇饲料的同时用芝麻素混悬液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