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aufer和Hulstijn在认知加工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任务的“投入量假说”。研究者们就此开展了许多实验,试图证实这一假说,然而,由于研究设计的差异和“投入量假设”本身缺陷的综合作用,迄今仍无统一结论。本研究基于Laufer和Hulstijn的“投入量假设”,调查了投入量的三个基本因素,即需要、搜寻、评估是否对词汇附带习得都有显著作用,同时分析了在相等投入量情况下,不同类型的任务对于词汇附带习得是否有不同的作用。本研究以Laufer和Hulstijn提出的“投入量假说”为理论依据框架,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进一步检验投入量假设理论(2)四种不同类型的阅读任务是否会对学习者词汇习得效果造成不同的影响(3)投入量假设的三个基本因素是如何对不同任务下的词汇习得造成影响的?该研究选取了四组英语水平相等的高中生为实验对象,并投以四种不同的阅读任务量:I.阅读并回答问题(无目标词汇);II.阅读并回答问题(带有目标词汇);III.阅读并补全短文(用目标词汇填空);IV.阅读并用目标词汇造句子。收集四组学生的词汇测试结果,运用社科研究统计软件包SPSS19.0版本和ONE-WAY ANOVA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并用相关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在完成英语阅读任务时可以附带习得词汇。2.学生在完成阅读填空题和用目标词汇造句任务时,无论在即时测验还是在延时测验中都能习得最多的词汇。3.投入量假设理论中的三个基本因素会共同对附带词汇习得有影响,其中需要因素的影响小于搜寻和评估因素对附带词汇习得的影响,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些研究结果高中生词汇学习及英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感兴趣的材料是一条更为有效的途径;对教师来说,设计各种阅读任务,并在学生阅读时进行一定的指导监控,能够提高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