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产业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逆转大趋势正加速席卷全球,产业结构新一轮大调整趋势进一步加强,而服务业也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主方向。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心越来越向服务业倾斜。服务业已经成为一个范围最广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也日益上升,其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及增长速度等均大幅上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标志。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也经历最初三大资本主义改造、大力发展农业、重点支持工业及向服务业转变等阶段。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也由最初不足20%发展到2006年的39.9%,这体现在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稳步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国政府经济政策中重要的服务业发展导向成效已初现成效,产业结构调整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我国产业结构层次、产业调整能力、产业调整力度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层次等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呈现由东至西“梯队式”发展模式,内部结构调整也滞后于整体发展水平。从GDP、霍夫曼比率、劳动力增长、城市化比率与服务业产业增加值长短期关系角度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服务业发展影响,发现总体上服务业对我国劳动力吸收不存在长期关系。其他各因素在长期关系中也呈现东、中、西地区差异,短期关系这一现象表现更为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对服务业发展正效应存在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东部地区依次到中、西部地区明显的“核心—外围”模式。单一的产业政策显然不能当然替代地区差异,政策短期效应亦应得到纠正。因此,本文研究首先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服务业发展整体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再分析区域间差异显著性。挖掘产业结构调整中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采用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衡量标准,全国和区域两个层次,进行1×2、2×2系统研究。重点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业在发展水平以及影响因素上的区别。以此为基础,总结了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服务业发展影响的整体特征和区域特征,并针对其中存在的显著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采用服务业增加值、人均增加值为被解释变量,地区GDP、霍夫曼比率、城市化比率、从业人员数量、地区人力资本平均报酬等为解释变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面板数据计量分析。结论显示,服务业比重因素、人均收入因素和人口聚集因素是服务密度的三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加快我国区域服务业发展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保持产业政策的连续性;二是在提高产业间技术交流密度,强化产业间联系;三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提高人口聚集度,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四是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