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初诊为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淋巴结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探讨医师手术量与切除淋巴结的数量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作为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研究,分析了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3家医院手术治疗的术前临床诊断为I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86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405例,列为淋巴结切除组,即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手术的患者181例,列为淋巴结未切除组,即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生存情况等。并根据常规病理结果,再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三个亚组,比较对应亚组间患者的生存情况;同时我们将两位医师的手术量以30台、60台为界限分组,分别比较各组切除淋巴结的数量、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情况。结果(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71.53±36.99ml,多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42.90±24.88ml;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41.96±45.01min,长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0.74±34.33min;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58±5.02天,多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84±4.66天,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观察组平均留置尿管时间为51.05±30.79小时,对照组平均留置尿管时间为47.20±17.14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3,P=0.054)。(3)观察组中,52位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在对照组中,8位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9,P=0.002)。(4)患者年龄(OR=1.042,95%CI=1.005-1.081,P=0.046)和淋巴结切除(OR=9.433,95%CI=2.161-41.181,P=0.013)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2个高危因素。(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4.9%,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02,P=0.069)。(6)观察组的5年OS为92.0%,对照组的5年OS为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观察组的5年DFS为93.1%,对照组的5年DFS为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7)患者的年龄(HR=1.06,95%CI=1.03-1.09,P=0.036)和肌层浸润深度(HR=1.03,95%CI=1.01-1.07,P=0.047)与其 DFS 相关;患者的年龄(HR=1.04,95%CI.01-1.08,P=0.029)与患者的 OS 相关。(8)低危组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5年OS分别是92.5%、94.1%(χ2=0.110,P=0.740),5 年 DFS 为 93.6%、95.5%(χ2=0.131,P=0.717),中危组中,5 年 OS为 92.1%、87.2%(χ2=0.889,P=0.346),5 年 DFS 为 94.3%、87.7%(χ2=2.115,P=0.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组中,观察组的5年OS为82.5%,高于对照组61.5%(P=0.048),观察组的5年DFS为87.7%,高于对照组的63.6%(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一位医师的手术量在31-60台时,切除的淋巴结数量为17.60±3.67个,多于0-30台时的9.33±3.98个(P<0.05),但与手术量大于60台时切除淋巴结的数量19.93±6.79个相比,二者无差异(P=0.11);另一位医师的手术量在31-60台时的切除淋巴结数量为17.80±1.24个,多于0-30台时的11.60±2.54个(P<0.05),但与手术量大于60台时切除淋巴结数量19.82±6.61个相比,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89)。(10)医师一的手术量在0-30台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高于第31-60 台、61-89 台的 1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4,P=0.044)。医师二的手术量在0-30台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高于第31-60台、61-94 台的 3.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6,P=0.047)。(11)医师一的手术量在0-30台时,患者复发率为6.7%,第31-60台、第61-89台时的复发率为3.3%、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4,P=0.8 71)。医师二的手术量在0-30台时,患者复发率为10%,第31-60台、第61-94台时的复发率3.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5,P=0.513)。结论(1)对于低危型和中危型I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可只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对于高危型I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仍建议加行淋巴结切除术。(2)患者的年龄和病变浸润肌层深度,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两个高危因素。(3)在限定的范围内,医师的高手术量与淋巴结切除的数量正相关,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负相关,但与患者的预后无明确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