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Snail蛋白、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以及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nail、Desmoplakin蛋白与结直肠癌EMT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通过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以及正常志愿者中肠道菌群分布比例,探讨肠道菌群变化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唐山工人医院肿瘤外科、胃肠外科、肛肠科2013年9月至2016年5月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石蜡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20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nail、Desmoplak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蛋白E-cad和Viment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E-cad表达缺失和(或)Vimentin阳性表达者为发生EMT。收集上述结直肠癌患者粪便,同时收集正常志愿者粪便100例。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法,比较结直肠癌患者及正常志愿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的差异。分析肠道菌群失调及Snail、Desmoplakin蛋白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间及EMT的关系。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Sna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结直肠癌组织中Snail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患者中Snail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C、D期患者Snail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DukesA、B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il蛋白在发生EMT的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未发生EMT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nail蛋白在不同性别、年龄、部位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Desmoplak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结直肠癌组织中Desmoplak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患者中Desmoplakin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高、中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C、D期患者Desmoplakin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DukesA、B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smoplakin蛋白在发生EMT的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低于未发生EMT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esmoplakin蛋白在不同性别、年龄、部位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率显著高于正常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密切相关,结直肠癌DukesC、D期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率显著高于DukesA、B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 Snail和Desmoplakin蛋白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Snail和Desmoplakin蛋白在肠道菌群失调结直肠癌患者与肠道菌群正常患者中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Snail蛋白和Desmoplakin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可能与EMT有关。2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3结直肠癌中EMT相关蛋白的表达与肠道菌群失调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