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79年开展加工贸易以来,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到2014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由2.35亿美元增至54320亿美元。东部沿海地区是最早承接加工贸易的地区,以其天然的区位优势、劳动力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注入,在加工贸易领域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加工贸易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方式,也极大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而且对我国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参与到全球产业生产链条中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加工贸易不仅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方面居功至伟,而且通过发挥它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带动了全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但是它面对诸多譬如附加值不高、技术水平低下、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引发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不平衡等争议。并存在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同梯度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政策支持与实际操作不适应等问题。我国急需开展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使已经与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劳动密集型等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到梯度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从18世纪起,国际中加工贸易一直存在持续的产业转移过程,其中范围较广涉及国家较多的一共有4次。伴随着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各国之间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将自身已经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来发展自身更有竞争力更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亚洲四小龙就是最早受益于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国家,经过承接梯度转移而实现经济的腾飞,利用本国比较优势成为发达国家。生产成本会随着国际间要素流动而不断变动,所以加工贸易产业在国际间或者在区域间进行梯度转移是必经之路。这种转移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且此过程中参与的各国及各地区根据其不同的要素禀赋构成了不同梯段,并使动态过程不断变化调整。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随着劳动力成本连连攀升,但是中西部地区也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物流运输条件不发达,没有天然的港口条件,对外程度低和大部分高级人才被东部优越的条件吸引走等问题。为了促进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并为东部发达地区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弥补经济差距提供机遇,缩小我国一直以来“东重西轻”的地域差距,国家大力支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尤其是向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本文对加工贸易和梯度转移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考察,分析我国近些年来加工贸易基本情况与目前需要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其中一条路径是梯度转移。强调了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产业比较优势丧失和世界发展大趋势而必须进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如今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条件逐步成熟,在产业、经济、人力等方面都具备了基本条件。而作为中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长最快的河南省,从2003年总量相对落后仅有10.3亿美元,到2014年快速发展到650.33亿美元,增长速度稳居中部地区首位,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进程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根据数据图表分析河南的现状和实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以来对河南省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和经济的带动作用。从不同方面来探究河南省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为了更好的研究河南省承接加工贸易的具体政策,在文中引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河南省、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和安徽省这10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近19年的数据分析影响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经济规模、产业规模、外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成本、货运能力等具体因素,根据模型实证结果判断河南省目前承接加工贸易产业面临的正面影响因素及负面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诸如提高加工贸易产业基础、多渠道吸引外商投资、立足劳动力优势,实现人力资本升级、提高加工贸易货运能力和发挥政府职能,实现政策倾斜等对策建议,来解决目前河南省承接加工贸易面临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