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以安徽省潜山县为例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onl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秸秆产量占世界的25%,但目前秸秆除小部分用作燃料、造纸、畜牧饲料外,大部分秸秆被就地焚烧,利用率极低。水稻和油菜都是安徽省主要的种植作物,而且每年稻谷的秸秆产量都很多,2009年达到1.89亿吨。本研究以安徽皖南山区潜山县“油—稻—稻种植模式为基础,根据不同耕作方式和全量秸秆还田设5个处理,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物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土壤养分的影响方面,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另外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氮、磷、钾的积累。传统翻耕+秸秆还田处理在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有效磷及土壤速效钾的增长速率方面均高于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说明传统翻耕+秸秆还田处理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秸秆全量还田配合翻耕处理是提高土壤养分的重要途径。  (2)双季稻及油菜产量方面,秸秆还田能够增加作物产量,翻耕耕作效果好于免耕耕作,传统翻耕+秸秆全量还田处理产量最高,五季总产量达22271 kg/hm2,传统翻耕+秸秆处理与免耕+秸秆处理相比,可以增加产量73-748kg/hm2。  (3)双季稻及油菜生长方面,不同耕作处理的秸秆还田对作物生育进程和干物质积累都有影响。与空白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可以延长作物生育周期。  (4)作物利用方面,秸秆还田和翻耕对双季稻和油菜各季植株及籽粒的氮磷钾含量影响有所差异。除全钾外,植株及籽粒中全氮和全磷含量均表现为传统翻耕+秸秆全量还田>免耕+秸秆全量还田。传统翻耕+秸秆还田的2012年早稻季、2012/2013年油菜季、2013年早稻季、2013年晚稻季植株中全钾含量最高,同时传统翻耕+秸秆还田提高了油菜季籽粒和水稻籽粒全钾含量。
其他文献
本试验用新型微孔发汗渗灌管,在不同容重和不同管径条件下对不同质地土壤进行了水分入渗研究,通过测定累积渗水量和湿润锋移动距离,分析了容重、管径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并
Insufficient dietary intake of micronutrients,known as "hidden hunger",is a devastating global burden,affecting two billion people.Deficiency of folates (vitami
Polycomb group (PcG) and trithorax group (trxG) proteins have been shown to act antagonistically to epigenetically regulate gene expression in eukaryotes.The tr
我国既是水稻生产大国,又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13个国家之一。传统的水稻淹水种植方式耗水量巨大,据估测水稻的灌溉用水量约占我国年农业用水总量的65%~80%,因此对我国而言开展旱作水稻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地表覆盖旱作水稻是一项崭新的栽培技术,具有节水、省工、节本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然对覆盖材料的研究多局限于塑料地膜,对不同覆盖材料效果比较的研究鲜见报道;且在水分利用效率方面所积累
Baicalein,wogonin,and their glycosides are major bioactive compounds found in the medicinal plant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These flavones can induce apopt
Cd 是对人类和动植物具有强烈毒害作用的重金属,也是已知的危害最严重的土壤污染类型之一。筛选和研究Cd 积累差异较大的植物品种或基因型,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障农产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