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秸秆产量占世界的25%,但目前秸秆除小部分用作燃料、造纸、畜牧饲料外,大部分秸秆被就地焚烧,利用率极低。水稻和油菜都是安徽省主要的种植作物,而且每年稻谷的秸秆产量都很多,2009年达到1.89亿吨。本研究以安徽皖南山区潜山县“油—稻—稻种植模式为基础,根据不同耕作方式和全量秸秆还田设5个处理,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物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土壤养分的影响方面,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另外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氮、磷、钾的积累。传统翻耕+秸秆还田处理在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有效磷及土壤速效钾的增长速率方面均高于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说明传统翻耕+秸秆还田处理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秸秆全量还田配合翻耕处理是提高土壤养分的重要途径。 (2)双季稻及油菜产量方面,秸秆还田能够增加作物产量,翻耕耕作效果好于免耕耕作,传统翻耕+秸秆全量还田处理产量最高,五季总产量达22271 kg/hm2,传统翻耕+秸秆处理与免耕+秸秆处理相比,可以增加产量73-748kg/hm2。 (3)双季稻及油菜生长方面,不同耕作处理的秸秆还田对作物生育进程和干物质积累都有影响。与空白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可以延长作物生育周期。 (4)作物利用方面,秸秆还田和翻耕对双季稻和油菜各季植株及籽粒的氮磷钾含量影响有所差异。除全钾外,植株及籽粒中全氮和全磷含量均表现为传统翻耕+秸秆全量还田>免耕+秸秆全量还田。传统翻耕+秸秆还田的2012年早稻季、2012/2013年油菜季、2013年早稻季、2013年晚稻季植株中全钾含量最高,同时传统翻耕+秸秆还田提高了油菜季籽粒和水稻籽粒全钾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