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隔振器动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y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橡胶隔振器是一类应用极为广泛的工程隔振元件,但由于其设计方法的局限性,使得橡胶隔振器已难以满足工程应用发展的要求。为此本文基于橡胶材料的本构理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建模和求解方法、有限元分析和结构优化技术,对橡胶隔振器设计中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展开了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探索出准确、高效、实用的橡胶隔振器设计方法。为了构建适用于隔振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首先研究了橡胶材料在静态下与应变率无关的超弹性本构关系,然后建立了与应变率相关的粘弹性本构方程,提出了将超弹性和粘弹性两部分相结合的粘超弹性本构模型。通过广应变率下两种橡胶材料动态响应的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证实了该本构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隔振橡胶在实际工程应用环境下的动态力学行为。针对现有的橡胶隔振系统建模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将有限元建模和试验建模优势互补的橡胶隔振系统建模方法。在有限元建模部分,通过粘超弹性有限元材料模型的二次开发以及对模型修正方法的改进,使得有限元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橡胶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在试验建模部分,将推导的粘弹结构集中参数模型以及迹法模型进行参数扩展和统一表达,建立了既能合理描述橡胶隔振系统的迟滞非线性本质又能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充分依据模型特点和各参数的物理特性发展了参数分离辨识方法,可以提高辨识精度,减少试验次数,该数学模型和参数辨识方法同样可应用于橡胶隔振系统的物理试验建模方法中。通过两个建模实例验证了橡胶隔振系统数学模型和参数分离辨识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针对橡胶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谐波平衡法、统计线性化方法和频响法、分段时域分析法等近似解析求解方法,对确定性振动激励、随机振动激励以及冲击激励时橡胶积极、消极隔振系统的响应求解进行了研究。定性分析了激励条件、物理参数对橡胶隔振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刚度和阻尼的匹配控制问题,研究成果为橡胶隔振系统兼顾隔振、缓冲双重要求的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橡胶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分析,建立了橡胶隔振系统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进一步结合本文所提出的橡胶隔振系统建模方法,对橡胶隔振器常规设计方法中的系统建模、参数计算、结构修改等方面进行改进,探索出改良的橡胶隔振器设计方法。最后依据改良的橡胶隔振器设计方法,研制出能够满足小尺寸、轻载荷、三向均衡隔振以及良好的缓冲性能等设计要求的橡胶隔振器,并通过两类橡胶隔振器的振动、冲击试验对本文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验证。
其他文献
在写作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语言形式的偏重以及母语的干扰,学生在论说文的写作过程中往往表现出非理性化的倾向,导致语言形式背离它所反映的内容。本文试图通过阐述论证的意义
三塔斜拉—自锚式悬索连续协作体系桥是由两座斜拉—自锚式悬索桥与一座独塔斜拉桥组合而成的复杂连续协作体系,兼备斜拉桥和悬索桥的优点,具有整体造型优美、刚柔并济的特点
以赣傩文化为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对大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文章通过分析赣傩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结合理工科院校中赣
《造像量度经》是一部关于人体造像比例的艺术经典,据考证约在10世纪左右产生于印度,至迟在14世纪初已经被译成藏文,此后,便成为藏族画师千百年来所依据的重要造像规则。它与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本文在
控制点在遥感影像纠正等应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人工选取控制点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控制点自动提取方法,说明了基于线特征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密度与中医体质类型可能的相互关系,为筛选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相对高危人群及后续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施行,打破了原有体制下由国家全部承担大学生学费的模式。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成本不断增加,部分经济收入低的家庭没有能力承担高额的大学学费,由此产生了贫
当前的初中生是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自身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如何根据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兽药在畜牧业中的运用显著增加。由于抗菌谱广,四环素类抗生素被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用于治疗动物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然而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导致在动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