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昌古村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hudebaot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并存的国家。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建筑物乃至聚落也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形式,在以往较保守的环境条件下得以保存。而古人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的传统风俗导致了我国村落风格的迥异,南北民居空间不同,聚落结构也不尽相同,少数民族地区更是特色鲜明。山西作为历史建筑数量众多的省市,传统村落更是各具特色,保存尚佳。然而,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巨大改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城市的格局不再是村落、院落这样交流方便的平面构图,高楼耸立,居住模式的更新,导致传统村落日益消隐,具有代表性的村落遗存也面临铲土重来的命运。历史村落的保护迫在眉睫。柳林地处军事要塞,且是晋商对外贸易的必经之地,也由于地理位置优势成为西北与中原的贸易集散地。晋商的发展带动了商贸的繁荣,贺昌古村最终借着明清街的商业发展逐渐壮大。以商业性为主的明清街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怎样与贺昌古村共同发展,怎样的更新可以既保护历史要素,又能满足社会发展中人们渐渐提高的生活水平成为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将以山西省柳林县的贺昌古村为研究对象,从村落、院落、建筑出发,同时兼顾了历史街区所带来的影响,分析了贺昌古村的历史价值意义,并将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为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与传统村落的共存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应用价值。论文分为七个内容: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保护性课题的提出,其研究现状及方法等;第二章主要讲述了贺昌村的历史文化,通过对传统村落的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并走访了当地资历较深的村民,对村落环境特点,历史文化底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第三章是研究贺昌古村的村落空间格局,通过对贺昌古村村落空间的研究,剖析出村落空间格局的形成原因,并对现状进行整体把握;第四章是研究贺昌古村的居住建筑,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村落整体的建筑风格,建筑特色,得出建筑保护的意义及价值;第五章是研究贺昌古村的庙宇建筑,了解一个村落的点状构成,了解居民居住心理及信仰问题;第六章是研究贺昌古村与城市共生的现状及问题,从表面现象可以客观分析贺昌古村在保护发展中的直观问题,并对今后发展提出参考意见。第七章是研究贺昌古村与城市共生更新及发展的策略及展望,对贺昌古村的保护提出初步规划意见,使贺昌古村能在不破坏历史文化及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得以长久发展。本文从多角度探究了贺昌古村的价值,为贺昌的未来做出了参考意见,贺昌古村是一个多因素并存的有机体,本文对其的研究是以对城市边缘的历史保护村落的认知为纽带,采用分层次的研究方法,通过重点剖析贺昌古村的传统风貌格局及当地建筑的特征,最终点明了贺昌古村的保护需求。为以后传统聚落的保护及规划提供了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的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土地被政府大量的征用,从而促使了失地农民的快速增长。为了解决这些失地农民的居住问题,政府组织规划并就地兴建一批批的城市回迁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性的重大事情和发展背景。我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前,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这将给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冲击
近年来,我国的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经常发生特大、重大性火灾。然而由于商业建筑所发生的火灾在所有火灾类型中,伤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经常发生,不仅
银行建筑是中国近代时期产生的一种新式建筑类型,同时它也在金融类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银行建筑作为特定时期所产生的新建筑,是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见证。因此,对这一时期
传统民居是我国灿烂的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传统民居正受到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我们的城市越建越大,留给传统民居的生存空间
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攀升,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老年人的居住问题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目标之一,如何满足老年人不断变化的行为需求和养老需求,是一
“皇会”起源于民间“娘娘会”,是天津本地为纪念海神妈祖诞辰,在天后宫及周边街区举办的大型庆典活动,会期在农历三月二十三,不定年份举办。皇会在天津历史文化发展中起着重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态良好,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早些年前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并未考虑到建筑节能的问题,由此即产生了大批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发展正在面临着诸多问题的困扰,尤其是大城市,出现了城市空间日益饱和、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交通堵塞问题日渐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日本是东
我国的高铁在时代需求的背景之下正进行着大量的建设,不论大城市或旅游小城镇,都会被高铁网串接起来,届时,两地之间的旅游出行等活动也会由于高铁的发展变得更快更频繁。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