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活血方联合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来源 :甘肃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y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方联合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为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方法:
  1、收集2018年04月-2019年03月甘肃省中医院脊柱微创骨科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并行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手术联合中药组各30例,获得甘肃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本次研究手术组与手术联合中药组两组治疗手术均为同一主刀医师完成,采用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手术。手术组: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常规疗法,30例手术组均行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术后均予以常规治疗(术中:甲强龙40mg+罗哌卡因4ml肌肉注射;术后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具体因个人而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滴注3天,5mg滴注2天;依托考昔片60mgpo qd;七叶皂苷钠注射液20mg滴注5天;术后佩戴腰围,术后24h下床短距离短时间活动,避免腰部劳累,避免久坐)。手术联合中药组:益肾活血方+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常规疗法,在手术组基础上运用益肾活血方术后口服治疗,术后第一天口服,日一剂,分两次早晚口服;3、通过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天、30天、3月不同时间点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DI评分以及术后3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检测相关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来评估两种治疗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4、临床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系统分析,得出结论,综合评价研究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60例入院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脊柱内镜手术,后期随访主要通过电话和网络为主,并详细记录在登记本,特殊情况应注明。
  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责任节段)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2、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点(3天、30天、3月)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间比较:治疗后手术联合中药组与手术组组间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各个同一相应时间点(3天、30天、3月)所对应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以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因子有差异,手术联合中药组VAS评分低于手术组,手术联合中药组JOA评分高于手术组,手术联合中药组ODI评分高于手术组,手术联合中药组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因子指标优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症状改善更加明显。
  4、两组患者临床观察中,手术联合中药组术后口服益肾活血方治疗,出现4例患者胃脘部不适,但均为轻度不良反应,不影响试验进程,两组无显著差异,因此本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无明显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现象。
  5、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临床疗效比较:手术联合中药组:优21例、良6例、可2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6.7%,优良率为90%;手术组:优16例、良5例、可8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6.4%,优良率为70%。可见在优良率方面,两组治疗均有效,但手术联合中药组益肾活血方联合脊柱内镜技术高于单纯脊柱内镜手术组,效果较手术组明显,患者疗效满意。
  结论:
  1、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于单阶段LSS均有效,其中经皮脊柱内镜联合益肾活血方的疗效优于单纯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2、经皮脊柱内镜技术联合益肾活血方治疗LSS疗效肯定,益肾活血方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经皮脊柱内镜术后效果,尤其改善术后疼痛麻木症状,促进后期康复、稳定手术疗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临床中西医治疗LSS可操作、患者满意度高的治疗,后期可作为一种常规疗法。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的发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催化氧化是消除其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其中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和低贵金属含量催化剂的研制是目前的热点。本论文主要针对甲苯深度氧化反应,设计制备了系列高活性且稳定的SnO2基催化材料,并利用各种表征手段,深入考察了其表面活性中心以及影响甲苯氧化消除反应的关键因素。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部分利用微波/超声辅助硬模板法(KCC-
学位
学位
学位
披碱草属和冰草属均为禾本科小麦族多年生植物,它们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等特性,是禾草及麦类作物品种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这两个属的多数种既是优良的人工栽培饲草,又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为创造能结合双亲优良特性的禾草新种质(新品种),我们将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相组配进行远缘杂交,成功获得了种间杂种Fl代,并对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杂种F1套袋自交得到了F
学位
近年来,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目前,黑龙江省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仍很薄弱,特别是关于农田土壤CO2的排放规律缺少系统研究。本试验以黑龙江省大豆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留茬少耕(MT)、覆盖少耕(MTS)、翻耕(CT)、免耕(NT)、覆盖免耕(NTS)五种耕作方式。通过对大豆田土壤CO2长期连续观测,分析大豆田土壤CO2排放规律;并结合环境参数的分析测试和记录
学位
本研究于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莫索湾垦区的农八师149团1连采用陷阱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生态区、交错生态区和农田生态区的地表昆虫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了三种不同生态区地表昆虫群落组成、昆虫群落的时间动态、空间动态以及多样性,分析了三种生态区下昆虫的多样性动态;同时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突发性害虫眩灯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2年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