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方联合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为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方法:
1、收集2018年04月-2019年03月甘肃省中医院脊柱微创骨科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并行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手术联合中药组各30例,获得甘肃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本次研究手术组与手术联合中药组两组治疗手术均为同一主刀医师完成,采用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手术。手术组: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常规疗法,30例手术组均行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术后均予以常规治疗(术中:甲强龙40mg+罗哌卡因4ml肌肉注射;术后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具体因个人而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滴注3天,5mg滴注2天;依托考昔片60mgpo qd;七叶皂苷钠注射液20mg滴注5天;术后佩戴腰围,术后24h下床短距离短时间活动,避免腰部劳累,避免久坐)。手术联合中药组:益肾活血方+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常规疗法,在手术组基础上运用益肾活血方术后口服治疗,术后第一天口服,日一剂,分两次早晚口服;3、通过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天、30天、3月不同时间点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DI评分以及术后3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检测相关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来评估两种治疗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4、临床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系统分析,得出结论,综合评价研究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60例入院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脊柱内镜手术,后期随访主要通过电话和网络为主,并详细记录在登记本,特殊情况应注明。
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责任节段)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2、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点(3天、30天、3月)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间比较:治疗后手术联合中药组与手术组组间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各个同一相应时间点(3天、30天、3月)所对应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以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因子有差异,手术联合中药组VAS评分低于手术组,手术联合中药组JOA评分高于手术组,手术联合中药组ODI评分高于手术组,手术联合中药组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因子指标优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症状改善更加明显。
4、两组患者临床观察中,手术联合中药组术后口服益肾活血方治疗,出现4例患者胃脘部不适,但均为轻度不良反应,不影响试验进程,两组无显著差异,因此本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无明显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现象。
5、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临床疗效比较:手术联合中药组:优21例、良6例、可2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6.7%,优良率为90%;手术组:优16例、良5例、可8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6.4%,优良率为70%。可见在优良率方面,两组治疗均有效,但手术联合中药组益肾活血方联合脊柱内镜技术高于单纯脊柱内镜手术组,效果较手术组明显,患者疗效满意。
结论:
1、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于单阶段LSS均有效,其中经皮脊柱内镜联合益肾活血方的疗效优于单纯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2、经皮脊柱内镜技术联合益肾活血方治疗LSS疗效肯定,益肾活血方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经皮脊柱内镜术后效果,尤其改善术后疼痛麻木症状,促进后期康复、稳定手术疗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临床中西医治疗LSS可操作、患者满意度高的治疗,后期可作为一种常规疗法。
探讨益肾活血方联合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为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方法:
1、收集2018年04月-2019年03月甘肃省中医院脊柱微创骨科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并行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手术联合中药组各30例,获得甘肃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本次研究手术组与手术联合中药组两组治疗手术均为同一主刀医师完成,采用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手术。手术组: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常规疗法,30例手术组均行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术后均予以常规治疗(术中:甲强龙40mg+罗哌卡因4ml肌肉注射;术后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具体因个人而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滴注3天,5mg滴注2天;依托考昔片60mgpo qd;七叶皂苷钠注射液20mg滴注5天;术后佩戴腰围,术后24h下床短距离短时间活动,避免腰部劳累,避免久坐)。手术联合中药组:益肾活血方+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常规疗法,在手术组基础上运用益肾活血方术后口服治疗,术后第一天口服,日一剂,分两次早晚口服;3、通过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天、30天、3月不同时间点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DI评分以及术后3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检测相关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来评估两种治疗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4、临床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系统分析,得出结论,综合评价研究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60例入院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脊柱内镜手术,后期随访主要通过电话和网络为主,并详细记录在登记本,特殊情况应注明。
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责任节段)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2、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点(3天、30天、3月)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间比较:治疗后手术联合中药组与手术组组间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各个同一相应时间点(3天、30天、3月)所对应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以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因子有差异,手术联合中药组VAS评分低于手术组,手术联合中药组JOA评分高于手术组,手术联合中药组ODI评分高于手术组,手术联合中药组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因子指标优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症状改善更加明显。
4、两组患者临床观察中,手术联合中药组术后口服益肾活血方治疗,出现4例患者胃脘部不适,但均为轻度不良反应,不影响试验进程,两组无显著差异,因此本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无明显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现象。
5、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临床疗效比较:手术联合中药组:优21例、良6例、可2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6.7%,优良率为90%;手术组:优16例、良5例、可8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6.4%,优良率为70%。可见在优良率方面,两组治疗均有效,但手术联合中药组益肾活血方联合脊柱内镜技术高于单纯脊柱内镜手术组,效果较手术组明显,患者疗效满意。
结论:
1、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于单阶段LSS均有效,其中经皮脊柱内镜联合益肾活血方的疗效优于单纯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2、经皮脊柱内镜技术联合益肾活血方治疗LSS疗效肯定,益肾活血方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经皮脊柱内镜术后效果,尤其改善术后疼痛麻木症状,促进后期康复、稳定手术疗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临床中西医治疗LSS可操作、患者满意度高的治疗,后期可作为一种常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