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是基于单个接收机,借助精密星历和钟差等产品可实现米级到毫米级定位效果的高精度定位技术。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技术的发展,用户对PPP定位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GNSS信号经过对流层时发生传播延迟,如何减少对流层延迟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一直是PPP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天顶对流层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易于建模和计算,利用映射函数可以实现实际路径对流层延迟和ZTD的转化。现有的参数估计法与模型修正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修正对流层延迟,但前者求ZTD会导致待估参数增加而降低收敛速度;后者虽然方便快捷,但没有实测气象参数时精度较低。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基于开源卫星软件RTKLIB分析了不同分析中心的精密星历和不同的对流层模型分别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为提高定位精度,本文根据观测数据质量分析结果设计了解算策略,进行了多组PPP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分析中心的精密星历均可以使PPP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定位精度存在一些差距,在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精密星历;对流层模型的选择对定位精度有较大的影响,使用Estimate ZTD模型时各方向上的定位精度与使用Saastamoinen模型时相比,最小提高了92.5%,最大提高了320.80%。2.针对实测气象参数缺失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融合对流层模型。在对流层模型中,MOPS模型和GPT2w模型都属于非实测气象参数模型,前者可计算出平均海平面处的气象参数,后者可计算出测站处的气象参数。在缺失实测气象参数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对流层模型,使用两种模型法计算出气象参数,利用Saastamoinen模型经验公式求解ZTD,该模型与传统Saastamoinen模型相比,摆脱了实测气象参数的限制。3.基于上述融合对流层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PP后处理方案。RTKLIB中设置了两种传统对流层模型和两种使用参数估计的精密对流层模型。精密对流层模型增加了观测方程的待估参数,影响收敛速度。受到实测气象参数的限制,在RTKLIB中使用标准大气的传统对流层模型的精度并不高。本文基于上述融合对流层模型,提出一种基于RTKLIB的新型PPP后处理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摆脱了实测气象参数的限制,对应的PPP在东、北、天方向的定位精度分别是Saastamoinen模型的2.25倍、1.56倍、1.43倍,是MOPS模型的2.08倍、1.39倍、1.31倍;在天、北方向的定位精度接近高精度参数估计模型,实现了对PPP定位精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