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中部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oryanz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区域经济经历了东中西三大地带向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快的转变。得改革开放先发效应的东部沿海一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力,随后,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也取得成功。2006年初,国务院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并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六个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地域辽阔,土地面积为97.6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16%,承载着全国30.07%的人口(3.64亿),创造了占全国18.21%的生产总值。近年来,在中部崛起战略的带动下,在既要保持粮食生产,又要发展工业的双重压力下,中部地区相互联动明显加强,陆续出台并实施的联动建设方案有效推动了中部区域的整体发展。然而,尽管中部发展迅速,但和其他区域相比,差距仍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雷同,体制机制陈旧、合而不作明显。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将开展“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中部发展战略”的研究,将在对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发展战略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部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旨在基于中部与国内其他区域的经济差异提出中部总体发展战略,基于中部六省的经济差异提出中部各省的发展战略,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并在六省分工合作的框架下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措施,为区域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一些参考。本文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导论,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状况并得出相关启示,在其基础上概述本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发展战略,界定了区域经济差异的内涵,分析了产生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和影响;界定了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分析了区域发展战略的构成及其制定过程;设计了面向发展战略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部分,中部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分析,阐述了国内四大区域及中部六省的经济差异现状,着重分析了形成中部六省差异的原因;第四部分,中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对国内外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部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并分析了战略发展模式和战略发展重点;第五部分,分工合作框架下的中部六省发展战略,在对各省重要城市进行相对于中部81个地级市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各省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第六部分,中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从产业分工、人才流动、科技创新、金融合作和基础设施联动五个方面提出了中部协同发展的对策;最后一部分,全文总结,文章创新点归纳及未来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极端天气的严峻挑战,迫使人们不得不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以及社会方面的影响,整体协调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追求企业自身及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从而达到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本文针对各国政府出台的三种碳排放政策,结合现实生活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迫切性,
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复杂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拉动产业技术升级的,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某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