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实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土地作为城市的一项重要资产,其市场化运作的程度越来越高,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形下,各地土地市场的发育程度差异很大,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各级政府在土地出让过程中所出现的“非理性”竞争、地方本位利益驱动下的土地供给失控、被征地农民的土地补偿问题等等。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土地市场区域发育程度差异展开研究。通过对中国土地出让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化程度,进而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给出深入分析,最终为正确引导和完善中国土地出让市场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全文约5万多字,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选题依据和国内外研究动态,主要阐述了土地市场区域发育程度差异研究的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土地市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第二章为土地市场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对中国土地出让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括总结;第三章是对本文所利用到的数据和研究方法的说明,其中数据指标主要包括土地出让宗数、出让面积和土地出让收入.同时,在对现有差异测度方法进行客观评价后,选取了锡尔系数作为文本的主要测度指标来对中国土地出让市场发育差异的时空特征进行探讨分析;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基于不同空间尺度(三大地带、省级、地级),利用锡尔系数将中国土地出让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分解为地带间差异、省间差异以及省内差异,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土地出让市场发育程度差异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第五章首先对中国土地出让市场发育程度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土地出让市场协调发展的一些策略;第六章为本文的主要结论和不足之处。
本文基于地理学视角,从研究单元的确定、数据指标的选取、差异测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土地市场区域发育程度差异的时空特征,以及实证分析了不同土地出让方式对土地出让市场整体发育程度差异的影响大小,以期能对中国土地市场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