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磁球定序可控固定化蛋白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_l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酶的级联反应往往需要多种酶以不同比例协同作用,但是目前多酶共固定的研究较少,控制多酶固定顺序及比例的研究更为少见。本文旨在开发一种体外比例可控且定序固定多酶的方法。  本文选择核壳式纳米磁球作为固定载体,一种是Fe3O4/PVIM-Ni2+,其表面的镍离子可以和His标签特异性结合;一种是Fe3O4-Au,其表面的金粒子可以和硫醇共价结合。我们设计了两类支架蛋白:Ⅰ类支架蛋白含有His标签、硫醇基和olpB黏合域(1~7个不等),一方面可与纳米磁性微球结合,另一方面根据黏合域和相应锚定域(docCipA)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可固定融合了锚定域的蛋白(本文选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红色荧光蛋白DsRed为模型来进行研究)。Ⅰ类支架蛋白的单酶多层固定表明:荧光蛋白的负载量随着支架蛋白上结合位点的增多先增加后减少,当结合位点为四个时达到最大值(0.937μmol/g)。  Ⅱ类支架蛋白具有His标签和两种黏合域A和C,分别和锚定域docA、docC结合,设计不同数量和位置的A和C得到多个支架蛋白,对两种融合了锚定域的荧光蛋白共固定后发现,固定不同荧光蛋白的摩尔计量比和相应黏合域的数量比基本一致。支架蛋白上黏合域的个数越多,蛋白越难表达,综合考虑本文选用具有三个结合位点的支架蛋白ACA和CAC进行定序可控固定双荧光蛋白的研究,按不同比例混合以上两种支架蛋白,定序固定的双荧光蛋白摩尔计量比从1∶3渐变到7∶4,最大负载量可达0.831μmol/g。
其他文献
高效液相色谱(HPLC)作为现代分析化学中最重要的一种分离分析技术,在化学、生物、医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单模式色谱以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离能力等特点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分离复杂样品过程中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反相色谱(RPLC)是最常用的色谱模式,对疏水性物质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但对强极性和离子型化合物的保留较弱,而且在分离碱性化合物时常导致峰形拖尾、柱效
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属于链格孢属真菌,近些年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逐渐建立。其中,壳梭菌素(fusicoccane)是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类型之一,它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
随着肿瘤干细胞研究的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逐渐接受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复发和难治的根源。尽管NF-κB,Wnt/beta-catenin,HDAC,Notch等的信号通路很有可能是肿瘤干细胞的作
目的:观察耳甲区穴位刺激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调节作用,探讨耳针穴位刺激抑制糖尿病炎症血管并发症的胆碱能抗炎作用机制,揭示传统中医学耳疗
木脂素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此类化合物结构新颖、种类繁多,一般含有多种官能团和多个手性中心,大都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因而这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改造一直是化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