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 年 6 月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理事会通过了内部审计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在此,“为组织增加价值”第一次被列入内部审计定义,表明了内审的职能是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发挥着增加组织价值和提高组织运作效率的作用。这种增值型内部审计不是纯理论的研究结果,而是由于现代企业经营的风险加大,企业的治理结构转变,以及企业的内部组织战略重组等原因形成的新型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内部审计等五个子系统。其中,内部审计居于统帅地位,对其它子系统起着监督评价的作用,即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必须经过内部审计来审核、检查与评价。内部审计的作用能否发挥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发挥乃至企业本身的竞争力。在中国保险业开放的今天,保险公司如果只沿袭传统的内部审计理念,不改变原来的保险公司稽核的地位、方式方法,将使得稽核在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中不能发挥其有效的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和增加价值作用,保险公司将无法取得竞争中的优势。所谓“练好内功,才能迎接挑战”。因此,在中国的保险公司中建立和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极为迫切。 根据当今国际上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特点,本文将增值型内部审计定义为:以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和增加机构的价值为目的,利用内部审计特殊的地位、资源和方法,在提高自身效率的同时,向客户提供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的增值方法的新型内部审计体系。这样的内部审计无论在经济学上还是在管理学上都具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内部审计一方面担负着监督、约束代理人的角色,另一方面,本身也担负着代理人的角色,因此,只有它成为增值型的,2才能满足被代理人减少剩余损失的期望,才能真正符合一个企业部门的功能要求。根据纳氏均衡理论,组织内部的各部门的最优选择并不意味着总体的最优。因此,内部审计只有以增加价值为目标才能把它的特殊身份与组织各部门统一,真正成为同舟共济的经营伙伴,相互沟通信息,达到总体最优。根据支持关系理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标与组织一致,和管理部门关注着同样的问题,因此它才能真正起到最有效的,维持企业整体性的关键“连接点”作用,实现企业高效运作。根据权变学派理论,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个促使企业随环境不断变革,进行持续改进的子系统,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组织机构。在我国保险公司的内部审计中,已经具有了一些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制度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从上而下用行政手段建立起来。保险公司有自己的稽核机构,进行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以及一些形式独特的经济责任审计等。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保险公司中存在产权结构单一,国有股所有者缺位,资产结构不合理,政企不分,内部管理不力等诸多因素,内部审计作用难以发挥,增值作用不明显。突出表现在:1、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整体薄弱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处于涣散状态;2、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处在不断改进中,有诸多的不完善,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难以保持,主要职责不够广泛;3、保险公司的风险意识不强,因而主观上不愿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的资源配置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从而忽视内部审计各方面的基础建设。由于以上原因,加之保险公司的经营具有以下特点:1、保险公司的风险具有多重性,它一方面面临着所承保的风险以及客户方面的道德风险和心理风险,另一方面面临着本身经营管理和再投资的风险;2、信息化使得保险公司传统的内部控制及业务流程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给保险公司内部稽核带来深远的影响,如内部稽核的内容变化、稽核证据采集难度加大、对稽核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等。3、保险公司的产品具有同质性,成本具有后发性,又是受公众关注的企业。取信于民,是保险公司生存与发展所必需。这些经营方面的3特点,使得保险公司迫切需要内部审计来评价风险的管理是否有效,需要依靠内部审计来规范经营,严格信息披露等。最终也就是需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作用,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增加企业价值。因此,本文提出了在保险公司中建立和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大胆设想。首先,要在保险公司内部建立和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需要外部监管方面的环境条件。我国外部监管应注意保监会和银监会、证监会的相互结合,应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扩大监管的影响力,应推行全面的信息披露才能成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外部孵化器和反馈器。其次,在保险公司本身的公司治理中,应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正确定位内部审计,才会使增值型内部审计有效运作。最后,落实到增值型内部审计机构的具体运作上,可以细分为:1、企业内部应正式通过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章程,赋予内审部门足够的职权和相应的地位;2、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要本着全面了解公司经营的原则;3、内审机构人员应是由经验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