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事件中的地方政府公共治理行为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pine15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地方政府在这一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建设大型工程项目来推动经济增长,这些工程项目和公共设施在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缓解城市发展中的难题比如垃圾围城现象的同时,也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影响。垃圾焚烧项目存在潜在的负外部性影响使其在选址过程便遭到公众的质疑和强烈反对,进而引发公众抗争性行动。近些年,地方政府在治理邻避事件过程中,管理者自上而下的“邻避管控”思维和封闭决策等治理行为,往往使地方政府深陷邻避困境。本文以公共治理理论为工具,主要借用H市A垃圾焚烧厂邻避事件为例,加之其他地方典型邻避冲突案例,首先通过分析公共治理理论与邻避事件有效治理的价值契合以及公共治理理论视角对我国邻避事件的适用性,接着从公共治理的多中心、多路径、无缝隙过程和绩效取向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传统邻避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原因,进而将多元主体纳入到治理框架中去,试图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公共治理理论研究框架。在此研究框架下,展开我国地方政府对于邻避事件的治理行为的研究,可以发现公共治理的多中心取向要求各利益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多路径取向要求邻避事件治理的工具多样化、治理的无缝隙过程取向要求地方政府治理过程人性化、治理的绩效取向要求地方政府实现相关政策目标。在此基础上,若要解决邻避事件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邻避治理全过程的合法性、公共性,必须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决策共同治理;构建法治治理结构,打造服务型政府;健全邻避事件治理的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过程中的治理效能。研究公共治理理论的学者们从自身研究经验出发,大多推崇社会多元主体与政府能够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本文以地方政府作为领导者,地方公共事务的决策者,在地方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将公众等各个利益主体纳入公共参与体系中,在分别对多元利益主体,诸如新闻媒体、专家学者、企业以及广大公众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而深入分析地方政府传统治理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原因,对症下药地提出了可行性对策,以期实现我国邻避事件治理行为的转变,从而摆脱邻避治理困境。
其他文献
介绍了江阴长江大桥两岸引桥的结构状况及典型病害情况,对出现的病害进行了较详细的原因分析,并对病害的处理方法作了简介,阐述了目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存在的通病。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美术需要朝着全新的教育方向发展,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尝试设计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美
薯蓣皂苷(Dioscin)是甾体皂苷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薯蓣科、百合科、豆科等植物中,尤其穿龙薯蓣、黄山药薯蓣等含量极高。祖国医学认为山药与穿龙薯蓣功能活血舒筋,消食利水,祛
胸腔积液是肺部疾病患者最为特异的人体体液,是机体内多种疾病在胸膜上的反映,主要由肺部病变直接产生,与疾病发展关系密切。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是
在介绍结构主动控制系统基本组成的基础上,以南京长江二桥为例,对大跨度斜拉桥AMD系统的参数进行设计和优化,着重分析了不同的质量块质量和弹簧刚度对目标函数和作动器最大出
沈阳市富民桥主桥为折线形双塔独柱式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桥,介绍了该桥全桥模型试验研究,着重介绍了模型的结构设计、制造工艺,以及试验方法。实践表明,试验研究方案满足
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必然选择,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项目。本文提出项目实践首先要尊重自然,用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论来指导项目建设,使项目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