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v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运营是企业重组的主要表现形式,它通过对企业的资本及由此带来的各类资源进行重新组合配置,使企业从运营形态到组织结构等各方面发生深刻变革,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竞争力。在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资本运营主要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扩张,如收购、兼并、托管等;二就是紧缩,如资产剥离、分立、分拆上市、股份回购等。扩张和收缩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是公司最高决策者进行资本运营的左右手。"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在国内外企业的资本运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我们注意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国内在研究资本运营时,更多的是讨论收购和兼并。这背后存在着相应的历史原因和认识误区。在过去,中国企业只注重产品经营,而忽略了资本经营。在产品经营方式下,小规模的重复生产给企业造成生产成本高居不下、经营模式单一以及市场风险难以分散等弊端,最终也使得企业竞争力不强。这种局面随着90年代初资本运营在我国的开始运用被打破。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扩张型的资本运营对于各家企业来说更是耳熟能详和推崇倍至。相反,人们对紧缩型的资本经营就相当的陌生。另外,某些中国企业只懂得扩张,不懂或者厌恶主动收缩。 在认识上,它们都把"进入X X强"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都在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扩张。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体制原因。譬如某些国有企业对规模的重视甚于效益,又譬如政府为了社会稳定或其它政治目的通过行政力量实施联姻政策等。这种类型的资本扩张往往失败,因为它忽视了资本的逐利属性。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制上市,经济业绩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指导作用日益突出。证券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公司规模的大小并不能决定资本的流向,财务业绩优秀的企业才是资本追逐的对象。在这种理性的评判标准下,国内企业认识到任何有利于提高企<WP=3>业经营效益的资本营运都可以被企业运用。于是,一些企业开始尝试紧缩型的资本运营。本文所探讨的资产剥离就是公司紧缩的一种重要方式。伴随IT泡沫的破灭,国内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在2001年出现了困难。于是不少上市公司采用了资产剥离的资本运作手段,试图通过资产结构的调整、企业资源的整合以及主营业务的加强来摆脱经营困境。本文以我国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为对象,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一般考察资产剥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对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交易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及资产剥离绩效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这对于规范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资产剥离行为,正确评价资产剥离绩效,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首先,本文描述了2001年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信息产业的不利影响。简单来说,就是西方信息技术类企业利润大幅缩水,股价低迷;中国信息技术类企业增速放缓,价格竞争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WTO的来临使得国内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前景不确定性增大。而后,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就资产剥离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譬如剥离与并购关系、剥离的二级市场效应、剥离的经营绩效以及与剥离研究有关的报表粉饰行为和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等。本文特别关注我国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在资产剥离时,是否存在报表粉饰的情况。最后,本部分又说明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本文既运用了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譬如阐述资产剥离理论等,又结合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进行了实证研究。这样就使得本文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具说服力。第二部分是资产剥离的理论分析。在比较资产剥离和公司紧缩的其他类型(包括公司分立、分拆上市、股份回购、定向股和自愿清算)基础上,本文概括了资产剥离的五个特征。即资产剥离是最简捷的公司紧缩手段,不涉及到公司股本的变动;资产剥离的对象广泛;资产剥离的会计处理最为简便;资产剥离可以直接获得现金或等量证券收<WP=4>入;资产剥离的方式很灵活,可以向公司外的机构或个人出售,也可以向公司的管理层或员工出售。而后,作者论述了资产剥离和资产并购之间存在的联系,说明两者是统一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在辨明相关概念之后,本文结合我国资产剥离的实际情况,深入地分析了资产剥离的五种经济动机。其中,明晰主业是经常被提及的经济动机。最后,利用前沿的管理学原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将资产剥离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理论层次。第三部分是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交易过程。我们讨论了资产剥离公司的上市时间、资产剥离交易双方的关联性、资产剥离公告的时间、资产剥离定价以及资产剥离的披露。本文发现,1996年上市公司的质量普遍较低。另外,资产剥离往往发生在年中和年末左右。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资产剥离的定价和披露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最后一部分研究了我国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绩效。绩效具体包括二级市场的绩效和企业财务绩效两部分。在运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即资产剥离能使?
其他文献
管理者收购是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收购方式。它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在外部金融机构的帮助下,利用设立的壳公司反向收购母公司,从而达到控制母公司股权的目的。上个世纪80年代,管理者收购风靡于欧美国家,被广泛运用于公司产权的改造。在英国的公有制经济私有化改制过程中,管理者收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国有企业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产权的界定与国有股退出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而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产品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该文从虚拟企业思想出发,在充分分析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环境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对虚拟企业在中国中小企业中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该文所做的主要
1rn中午一点,太阳把操场晒得微微晃动着,操场周围密密麻麻的杨树叶子一动也不动,一小块玻璃闪了一下光,然后消失了.李东站在生锈了的单杠旁,他的脖子僵硬着,因为一动就会挨着
期刊
目的:对比不同方案治疗乙肝合并肺结核对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保肝和肺结核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