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是指对有健身或康复需求的体育锻炼者,以体检测试资料(主要是心肺功能)为基础,根据个体的体质需求,以各种运动处方的形式,通过不同的锻炼方式,对运动频率、强度、时间、性质、进度进行不断调整,以期达到更为有效的运动效果,并以此为出发点,使从事运动处方锻炼的人员掌握一部分健身的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运动习惯,以便达到保持健康、增强健康的目的。本课题研究根据生命科学和健身知识的理论依据,并依据大学生时代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求,在前人对高校体育课中引进健身运动处方进行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在公体田径课中采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以期改变田径课内容单一,练习手段枯燥、难以达到锻炼效果的弊端,通过各种有趣味的游戏、练习来进行教学,将田径运动内容健身化,使学生充分体会健身处方锻炼手段的趣味性、有效性,培养其通过田径锻炼手段进行自我练习的良好习惯,增进学生通过田径手段进行锻炼的兴趣,逐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本课题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210名普通男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将被实验者分成提高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和全面等不同的锻炼目标组,根据不同的处方锻炼目的,为每个目标组制订了2套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方案,进行每周2课时,每课时90分钟共17周的健身处方教学,对照组按原教学计划进行。在试验前和试验后分别进行了一次指标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测试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形态中的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心肺功能内容中的心率、血压、肺活量、台阶实验、心指数5项指标,身体素质指标中的50米跑、100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握力、臂力、引体向上、纵跳、象限跳9项指标。经过17周的教学后,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体育课成绩比对照班的学生体育课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健身运动处方使各实验组的身体素质主要测试指标显著提高,同时使实验对象的速度、耐力、灵敏、力量等素质得到了明显改善,达到了实验前的设想,验证了处方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后,学生的心肺功能也有了明显的改善。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实验班学生对田径课有了较明显的兴趣,能够自己通过简单田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处方教学后,随着身体各项机能的提高,逐渐建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观念。在处方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适当讲授锻炼方面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维,建立创造性的锻炼习惯,改变以往技术学习的目的,向知识化、方法化转移,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还要特别注意运动处方的制定,在处方方案的设计中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每组别或每个人的练习强度、时间、频率,要体现有氧、无氧、混合项目的相互配合,保证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建议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心肺功能、身体形态等方面的指标测量可以与教育部要求上报的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相结合,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能够获得较准确的数据。在条件成熟时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开发出体质监控软件,建立完善的处方教学、评价体系,以监督和帮助处方教学课的顺利实施,把测量的数据输入微机后,能够自动开出适合个体健身锻炼的运动处方,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还能够提高处方的准确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