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enoeh一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情况,分析临床特征和治疗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2001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245例过敏性紫癜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诱发因素、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等住院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依据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的标准[1]将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青少年组(≤18岁)和成年组(>18岁),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处理。【结果】1)一般资料245例HSP患者中发病年龄在4~86岁,其中≤18岁的有151例,占61.6%,>18y的有94例,占38.4%。男∶女=1.15∶1。202例(82.8%)在冬春季节发病。2)可能的发病诱因发病前1~2周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者131例(53.5%);可能与食物有关者24例(9.8%);可能与药物有关者12例(4.9%);78例(31.8%)诱因不明。3)临床表现245例(100%)均出现皮肤紫癜,皮疹累及双下肢者245例,双上肢27例,臀部55例。245例患者中单纯皮疹型51例(20.8% ),关节型47例(19.2% ) ,其中踝关节受累31例,膝关节16例;腹型57例(23.3% ) ,轻症者表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重症者表现有消化道出血征象。肾型90例(36.7% ) ,表现为血尿或/和蛋白尿,且成人组较青少年组肾损害发生率更高。4)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三大常规检查:本组245例行血常规检查:结果WBC增高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109例(44.6%),轻、中度贫血63例(25.6%)。尿常规异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90例(36.7%),大便潜血试验(OBT)阳性25例(10.2%)。血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查: ALT升高37例(15.4%),AST升高37例(15.4%),白蛋白(ALB)降低者67例(27.3%),肾功能尿肌酐Cr、尿素氮Bun升高者6例(2.5%),APTT轻度延长13例(5.2%)。体内、外过敏原检测:36例(14.7%)检出多种过敏原阳性。免疫学检查:75例查IgA及补体C3、C4,结果IgA升高33例(13.5%),C3、C4降低28例(11.4%)。其它检查: ESR升高45例(18.4%) ,ASO升高55例(22.4%)。HBV感染3例,EBV感染2例和CMV感染1例。胃镜检查示胃/十二指肠胃溃疡,C14呼气试验查HP阳性共15例(6.1%)。腹部B超检查腹腔积液3例(1.2%)。【结论】HSP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青少年较成人更为多见。本病有一定的好发季节,即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诱因中上呼吸道感染占第一位、食物及药物过敏等因素亦占一定比例。过敏性紫癜首发症状主要为皮疹,但有少数为腹痛、关节痛等,以消化道症状为首症者极易误诊。临床上要重视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多系统损害,特别是肾损害,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肾脏损害较青少年患者的肾损害更多且更常见,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对于早期皮疹不典型者,也应该注意监测其尿常规及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