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缪荃孙(1844~1919)是清末民初的知名学者。他毕生致力于历史文献整理和中国传统学术,留下许多学术成果。从“实体”角度来看,这些成果可以分为:书籍与金石碑帖收藏、刊刻书籍、著述三个部分。他藏书最多时达二十万卷,金石碑帖一万二千多种;收藏书籍除购买外还通过相互借钞等途径,金石碑帖藏品也有很多实地拓取而来。他刊刻书籍包括在官方书局任职、代替和协助私人刻书、和完全以自己名义刻书等几种方式。他自著或参与编撰的著述多达二百余卷,多属于历史文献学领域的内容。 缪荃孙的文献学理论思想,比较突出的有藏书、刻书、目录学、金石学等几个方面。他藏书思想的总体特色是藏以致用,因此他重视个人藏书的学术价值与流通,并积极主张公共图书馆收购私藏,重视藏书的编目工作。缪荃孙刻书最为重视丛书的刊刻,所刻丛书精选底本、工于校勘,由于他长期刻书,所以也留下一些对于印刷史的考证和对刻书经验的总结。他认为中国私人目录学可分为重版本和重源流两个流派,而理想的目录学应该二者兼备,他对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藏书序跋悉心收录、编撰:在具体的编撰过程中,他依据编目的目的,灵活采用适当的编目方式。在金石学方面,他重视实地拓取,所关注的是金石的文献价值,从而考史、补史。辑佚上,他沿用清儒的辑佚方法,并颇有心得。 缪荃孙在文献学各分支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一种内在的自发的联系。他在这些学科作出的贡献使得他足以在文献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