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了目前各国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的重大趋势。语文学科作为母语课程,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独挡之任,同时还因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然联系,具有了文化传承和价值观传递的功能。可以说语文关于每个学生的认知、审美、人格和心灵,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生命语文”教学观是熊芳芳老师针对当前语文教育呼唤生命回归的现状而提出的教学理念,其致力于发掘语文课程的生命活性因素,从而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完整构建,对语文教育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将其置于“核心素养”理念下进行审视,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语文教学以及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提供更有价值的借鉴意义。本论文首先通过大量的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梳理出“核心素养”研究的发展脉络、国际框架分类以及层级化要求,并进一步对我国语文“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做详细分析。最后在对熊芳芳老师大量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熊芳芳的“生命语文”教学观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总结出其对当前语文教学的有益启示。本论文的重点落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熊芳芳生命语文教学观的矛盾审视以及有益启示上。通过对语文“核心素养”和“生命语文”教学观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生命语文”教学观注重语文教学的现代性,注重学生思维力的培养,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都契合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但其最大的不足恰恰是忽视了语文“核心素养”之核心“语言构建与运用”。而“生命语文”教学观对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的启示:一是体现在对语文课程资源整合方面,二是体现在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教学观也在不断的充实完善,希望通过对其的研究,能给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