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一直是语言学者与教学者所提倡的提高词汇的方法。语言学家普遍认为学习者的很大一部分词汇是可以阅读附带习得的,并有较多研究证实附带习得的有效性,但是对于不同词汇水平的高中生在高考语篇类型的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基于某中学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来探讨高中生词汇附带习得的有效性,不同词汇水平的学生在不同语篇类型中词汇附带习得的习得状况,同时对实验对象所习得的词汇保持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实验对象为株洲市某中学高二年级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共52人。第一个步骤:对52名实验对象进行Schimdt (2001)的词汇水平测试,以辨别并确保两个班级之间的不同词汇水平。受试者在20分钟内完成此测试。由于整理并批改这些试卷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同高考语篇中的目标词的测试将在一周后进行。第二个步骤:一周后,所有受试者在10分钟内进行目标词汇前测,以辨别受试者对词汇的熟悉度,如果一个班级的受试者对某个词汇的熟悉度超过百分之五十,则在语篇中将该词汇替换掉。第二步: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人们对之前见过的东西一周后的印象只有百分之十七点五,所以前测一周之后对受试者进行目标词后测,以确保受试者是从测试语篇中附带习得的词汇而不是对前测的词汇留有印象。要求受试者在50分钟内读完三篇英语阅读材料,之后,对受试者进行目标词汇后测,后测在10分钟内完成。此测试的目标词汇顺序与前测中目标词汇顺序有微小变化。最后一个步骤:后测一周后对目标词汇进行延迟后测,以检测受试者对目标词汇的保持率,目标词汇的顺序与后测中的顺序也有微小变化。因此,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如下:(1)附带习得词汇能够帮助高中生提高词汇量吗?(2)学生词汇水平层次与词汇附带习得效果的关系如何?造成不同效果的原因有哪些?(3)不同的高考语篇类型对高中生的词汇附带习得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吗?本项研究是在学校正常上课时间进行,为期4周。第一周采用Schmidt的词汇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把两个班级分为词汇水平低的Group1及词汇水平高的Group2。在接下来的三周里,受试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加了15个目标词的前测,后测及延迟后测。通过分析收集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词汇附带习得确实能够帮助高中生在不同的高考语篇中习得词汇,从而提高词汇量。原因有两点:第一,学生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大意,在阅读过程中有参考注解的单词,通过相应的词汇练习,从而附带习得了词汇。第二,高考词汇具有导向性,高中生对陌生词汇可能潜意识地就想记住这些词汇,从而有助于他们在阅读中附带习得词汇。(2)词汇水平较低的学生相对于词汇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反而能在语篇中附带习得更多的词汇。原因有两点:第一,对词汇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语篇中有更多不认识的单词,词汇认识的提更大的空间。第二,词汇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猜测出单词的意思,因而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语篇的理解上,而不是个别的词汇。(3)受试者在人物语篇,科普语篇及社会语篇中的词汇附带习得率依次下降,可见不同的语篇类型能够影响高中生的词汇附带习得。原因有两点:第一,人物语篇具有更多描述性的话语,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容易被接受。第二,社会语篇类的文章多以报道的口吻陈述事实,其事件不一定带有趣味性,继而不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