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2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收入陷阱”描述的是一种现象,当各经济体从低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受特定内外原因的影响或冲击,原有的经济政策和增长机制无法支持其继续发展、达到更高水平,从而使经济陷入缓慢增长或者停滞状态。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后由原来的第三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 GNI超过4125美元,由此进入到高中等收入水平国家之列。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伴随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度。  本文主要以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阶段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采用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的方法,从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的经济增长方面视角研究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路径选择。首先,从中国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入手,具体归纳出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和成果,以及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特征。其次,通过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与成功进入高等收入水平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样本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得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风险。中国作为世界性的大国,能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将影响一些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期,同时能够为其他国家,尤其能为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信心以及切实可行的经验可以借鉴。  本文通过陷入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对比分析中国的情况,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产业结构化合理化水平和高度化水平自进入中高等收入水平后都很高,并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都是显著正相关的。第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与高度化水平自进入中高等收入水平时就是不协调的,两者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只有水平较低的一者是显著正相关的,水平较高的一者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甚至是负向显著的。第三,中国的结果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情况相类似,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高度化水平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在对比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第一,形成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相匹配的产业结构高度化,不要盲目追求产业结构高度化,造成经济系统的风险,从而使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第二,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应该协调发展,使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水平共同对经济增长带来显著的正向效应。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现阶段中国的经济正步入“新常态”。进入“新常态”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经济增速的变化,从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这既是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