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血供的动脉造影CT与DSA对照研究 目的:采用动脉造影CT(CTA)与DSA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材聊方法:对 20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央型14例,周围型6例),在介入治疗前进行支气管动脉CTA(CTBA)、肺动脉CTA(CTPA)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DSA检查。然后,对图像进行对照分析及CT值的评价。其中3例怀疑有内乳动脉供血的病人,除进行支气管动脉 CTA及 DSA,又进行了内乳动脉 CTA及 DSA检查,同时进行了图像分析。 结果:DSA示20例肺癌全部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或支气管动脉、内乳动脉同时供血,未见明确的肺动脉供血。表现为供血的支气管动脉或内乳动脉明显增粗、扭曲、肿瘤血管显影和肿瘤染色。其中2例见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瘦。肺动脉造影:15例表现正常,5例病灶区肺动脉呈不同程度狭窄、闭塞。CTA示癌肿由支气管动脉或支气管动脉、内乳动脉同时供血,肺动脉不参与供血。CTBA表现为20例肿瘤内部均可见肿瘤血管显影且供血多位于肿瘤的周边部。20例中,17例可见肿瘤周边部的肿瘤血管显影。3例可见肿瘤血管位于肿瘤中央区。3例内乳动脉CTA亦可见肿瘤血管显影且均分布于肿瘤周边部。而C皿示:6例肺动脉与肿块相贴,2例肺动脉被肿块 -且. *——%—— 包埋,12例肿块周围无肺动脉显影。20例CTBA示肺癌肿块内部均. 未见肿瘤血管显影。对比观察可见:肿块的支气管动脉DSA与CTBA 表现相符,内乳动脉DSA与内乳动脉表现相符,均可见肿瘤内部肿 瘤血管影。而肺动脉DSA与肺动脉CTA(CTPA)表现相一致,肿 块内部均未见肿瘤血管显影。CTBA的CT值为IN.62土33.ZHU。比 平扫增加 67.78土32.SHu,而 CTPA的 CT值为 61.26土5.93Hu,土平 扫增加 11.41士 3.13 Hu(P t 0*5)。 结论:l、支气管动脉是支气管肺癌的主要供血动脉,内乳动脉 亦参与部分肺癌供血,而肺动脉不参与肺癌供血。 2、CTA与DSA相结合,有助于对肺癌血供的进一步研究。 CTBA及内乳动脉DSA说明,肿瘤血管主要分布在肿块的周边部。 CTPA说明肺动脉不参与肺癌的供血,一些肺动脉分支可被肿块包 埋或与肿块相贴。还有一些肿瘤区域的肺动脉分支,在DSA上显示 与肿块相重叠,但经CTPA证实是正常的肺动脉分支,分布在肺组 织内,不参与肺癌的供血。 3、支气管肺癌的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应经支气管动脉或其 他体循环动脉进行,而不必经肺动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