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和《华商报》文化比较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e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晚报》和《华商报》是传统晚报和现代都市报的代表。鉴于目前对《西安晚报》和《华商报》文化的研究处于空白的现实状况,本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晚报》和《华商报》文本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探讨它们的文化走向问题,审视其利弊,并对它们以及其它都市报和晚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供一些探索性的思考,以期能够使当代都市报和晚报的发展真正成为顺应时代需要、满足人民需要、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文化产业。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系经营体制的比较。研究认为,《西安晚报》遗留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而《华商报》却完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这体现在管理体制和市场运作上呈现出明显差异:《西安晚报》显得滞后呆板,《华商报》显得机动灵活。反映在受众定位上,《西安晚报》很含糊,而《华商报》很明确:反映在新闻定位上,《西安晚报》很模糊,而《华商报》却很明晰。《西安晚报》和《华商报》这些差异决定了两报文本文化的差异。第二章系新闻文本文化的比较。研究认为,两报时政要闻版面都体现出强烈的主流文化的特点,但也有不同特点,具体表现为:《华商报》有从大众文化形态向主流文化演进的趋向;《西安晚报》从主流文化向大众文化靠近,并在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形成了尴尬的夹层。文章进一步在对两报版面视觉元素、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国际新闻、娱乐新闻兼及其它新闻(如民生新闻)的比较后得出结论:在新闻版面上都基本体现出大众文化的特点。第三章系非新闻文本文化的比较。研究认为,《华商报》的副刊呈世俗化特点,有着鲜明大众文化的特点,而《西安晚报》的副刊,在向大众文化过渡的同时,却坚守着高品位阵地,依然延续着传统报纸副刊风貌,彰显出精英文化特色。并且消费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都间接和直接的在《西安晚报》和《华商报》体现出来,这点在《华商报》显得比《西安晚报》尤其突出。本章最后在小节中结合新闻文本的比较得出结论:《西安晚报》的文本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体现出了大众文化的特点,但它没有《华商报》那么彻底。《西安晚报》的副刊和时政要闻版的文本,和其它版面的文本内容出现了夹层,《西安晚报》是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相互协调又激烈冲突的文本。而《华商报》副刊体现出来的明显的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特点和整个文本比较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大众文化文本。第四章是《西安晚报》和《华商报》文化现状的思考。研究认为,两报发展的积极因素有三点:定位平民化与传播通俗化,提高了媒介获取率;推进了社会世俗化进程,在社会民主政治中大有作为;确定受众主体地位,构建市民自我与社会认同。其消极的影响也有三点:趋同化的误区在客观上导致了《西安晚报》文化品位的弱化;媚俗化误区导致了《华商报》文化品位的低俗;新闻的娱乐化导致文化品格的降低。最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正确引导,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并举;防止趋同,保证报纸文化的多元化。
其他文献
分销网络是指产品在供应链中其所有权转移过程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途径。在供应链管理中,分销网络设计一直是企业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并得到广泛研究。因为商品的流通是
记得国外某知名设计公司的每个设计项目照片旁边都会附上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这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个场地很有帮助。但我们在现实的风景园林项目类书籍上却很少
通过对新繁东湖、李德裕、三贤堂以及新繁县治变迁的考证和探讨,论证虽然在宋代新繁县曾经有过远近知名的卫公堂、三贤堂和东湖,但是现在的新繁东湖却不是宋代文人在卫公堂记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磷酸化缝隙连接蛋白43(P-Cx43)表达影响。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9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CHF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巨额不良贷款,严重危害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不良贷款证
目的研究气囊测压表法和手指捏感法测量套囊压力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ICU病区123例患者采用气囊测压表法测压;同期神经外1科和神经外2科125例患者采用手指捏感法测压
有关能源的话题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全球的技术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能源短缺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我国现行的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进入了新的阶段。车牌识别技术(Vehicle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综合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在智能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