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译者的文化身份对叙事语式重建的影响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1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事学是一种以小说的叙事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小说文本自身的结构规律、形式技巧的模式和方法,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基本范畴:时间、语式和语态。其中,与小说翻译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叙事语式。叙事语式主要关乎原文作者对叙事者和人物的操控,如视角的运用,人物话语的呈现方式等,它的正确重建能使译文在韵味和风格等方面与原文更加接近。目前,对于小说译文中叙事语式的研究大多只局限于文本,很少有人突破文本的范畴而考虑到文本之外的诸多因素。事实上,重建叙事语式作为跨文化的小说翻译的一个重要方面,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而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对叙事语式的理解和选择也受制于自身的文化身份。基于此,本研究拟从叙事语式这一范畴着手,以具有中西方不同文化身份的译者所译的《老残游记》的两个英译本为例,对这两个英译本在叙事语式重建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发现译者的文化身份对叙事语式重建的影响。本研究从两个英译本中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通过分析两者在叙事语式最重要的四个方面:视角、叙事话语、事件叙述及叙事者的重建上的差异,探讨译者文化身份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在小说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身份会对其理解和再现原作的叙事语式产生影响,并使译文呈现出不同的叙事风格。通过大量的例证,本研究发现:在叙事语式重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的国家身份、教育背景等文化身份因素的影响,具有中西方不同文化身份的两个译者,他们对原文中叙事语式的理解和译文中叙事语式重建的把握是不同的;2)叙事语式的准确重建不仅能避免“假象等值”现象的产生,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传递原文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其风格和韵味与原文更加相似。本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不管是在翻译活动的评价过程中还是在重建叙事语式的实践过程中,都应将译者的文化身份充分纳入影响重建叙事语式的因素中去,将译者的翻译行为纳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环境中去,从而使翻译评价更为客观公正,使翻译行为更为准确。
其他文献
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产生,翻译研究开始转到了译文文化方向,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渐被人们认可。译者主体性贯穿
胡适在思想理论、语言文学的教育工具和教育制度建设等宏观方面 ,对中国新教育具有重大影响和重要贡献 ,其对于中国新教育的贡献 ,在中国现代史上几乎很难有人能够企及
采用平面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不同厚度的SnO2厚膜气敏试样,在不同温下进行热处理后,测量试样对乙醇气体的灵敏度,研究热处理温度及敏感膜厚度等对元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和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是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之一,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006—05_2008一05,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39例,并与维脑路通治
摘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因一批“老生代”学者散文的兴起而备受关注。其中,张中行在古稀之年创作的“老北大”系列散文,以文白合一的语言,广博的学识,自由随意的行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工作投入的现状,探讨人格坚韧性、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间的关系,为提高临床护士的工作投入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工作投入量表、人格坚韧性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对63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工作投入总分为(52.54±8.08)分、人格坚韧性总分为(70.09±14.44)分,组织支持感总分为(82.41±24.98)分.临床护士的人格坚韧性、组织支持感、工作投入
目的 总结ABO血型不相容小儿活体肝移植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及各项生化指标,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营养支持,调整凝血功能,加强无菌操作,预防和控制感染.结果 患儿术后并发了电解质紊乱,排斥反应,感染,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康复出院.结论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和防治并发症,提高ABO血型不相容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后成功率。
一、速度选择器如图1所示,平行板中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互相垂直,这种装置能把具有一定速度的粒子选择出来,所以叫做速度选择器。带电粒子能够匀速沿直线通过速度选择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