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研究背景腰背痛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类正常日常生活。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导致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髓核细胞及分子水平异常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具有调节功能的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既往研究报道miR-150-5p在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中低表达,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长非编码RNA PART1及LINC0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腰背痛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类正常日常生活。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导致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髓核细胞及分子水平异常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具有调节功能的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既往研究报道miR-150-5p在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中低表达,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长非编码RNA PART1及LINC01121与其具有结合位点。因此,本研究将围绕上述两种非编码RNA调控miRNA在人髓核细胞退变作用中的机制进行探索研究。二、研究方法我们首先采集退变及正常的人髓核细胞标本,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LncRNA PART1、LINC01121及miR-150-5p在两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以不同浓度的IL-6及IL-1 β诱导髓核细胞,测定炎性介质对上述三个研究对象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lipofectamine2000法在髓核细胞中构建上述三种RNA过表达的模型,评估其对髓核细胞增殖的影响。再进一步采用qRT-PCR技术评估LINC01121及PART1对miR-150-5p表达的调控情况;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析miR-150-5p对MMP-16野生及突变型表达的影响。最后验证MMP-16表达对髓核细胞增殖(Ki-67)、细胞外基质降解(MMP-3、ADAMTS5、Ⅱ型胶原)的影响,并通过ELISA法测定培养基中炎性介质的水平(IL-6、IL-1 β、TNF-α)。三、研究结果我们首先证实了 LINC01121及PART1在人退变的髓核细胞中呈高表达且与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miR-150-5p在退变髓核细胞中呈低表达。上述两种lncRNA的过表达抑制了 miR-150-5p的表达,而miR-150-5p的低表达则促进了突变型MMP-16的表达上调。MMP16表达上调后抑制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增强了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相关的MMP-3及ADAMTS5的表达,促进了髓核细胞的异常增殖,同时增加了炎性介质IL-6、IL-1 β、TNF-α的表达。四、结论LINC01121及PART1在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中高表达并与退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上述两种lncRNA介导miR-150-5p/MMP-16信号通路通过促进髓核细胞异常增殖、细胞外基质异常降解及增加炎性介质表达的机制参与腰椎退行性变的致病及进展。上述结果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干预靶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增生性瘢痕是以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特点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其本质是胶原形成与分解代谢间的速率不平衡。作为损伤修复的先行者,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微环境的改变是组织愈合与再生过程的研究重点。大量研究证实,巨噬细胞长期异常的极化状态是导致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此状态下,巨噬细胞表达大量促纤因子,引发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皮肤组织的纤维化。集落刺激因子-1 受体(colony
背景:晚期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30ml/min/1.73m2或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属于冠心病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在冠心病相关研究中样本量有限,且该类人群冠心病症状表现多样、不典型,进展隐匿[1],因为病死率和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高基线风险,往往使临床医生对其血运重建的决策陷入困境[2]。这一特殊群体和普通人群的
目的:①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辅助定位预扩张肱动脉穿支皮瓣穿支血管的临床应用。②对比研究便携式超声多普勒(hand-held Doppler,HHD)与ICGA在多种类型穿支皮瓣中定位穿支血管的准确性,并尝试探讨、比较两种方法探测穿支血管位置的准确性与皮瓣厚度、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③
目的:脂肪干细胞(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是实现脂肪组织再造的关键,对于利用组织工程修复巨大创面、乳房缺损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ADSCs的成脂分化认识尚未十分清楚,实际应用中存在转化效率低,再造脂肪组织存活率低等问题。因此本课题以AD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基因芯片数据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探求与ADSCs成脂分化可能相关的基因,并进一步对其功能进行验证,以促进脂肪组
新中国民事检察经历了三个时期:前十年是以苏联为师的时代背景下确立,但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随同民事审判权的边缘化而中断。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间,民事检察以先试验再立法的方式,从一般条款落地为各项具体制度,主旋律是检察权与审判权的对立统一关系。近年来,检察职能有了较大的发展,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体现出检察权、审判权、行政权治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协作关系。
研究背景:FBN1基因与多种肌肉骨骼系统发育缺陷或异常的遗传性疾病相关。最为常见的是FBN1突变导致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该病是一种结缔组织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为2-3/100000,其典型的临床表型特点为:(1)肌肉骨骼系统改变,主要表现为脊柱侧凸等;(2)心血管系统异常;(3)眼部改变。除MFS之外,临床上还常见到一些具有马凡样特征的疾病,往往
第一部分: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的不合理性异体输血背景及目的:尽管术中自体血回输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减少异体红细胞输注,但使用自体血回输的患者仍不能完全避免输注异体红细胞。本研究旨在了解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异体红细胞输注率,并评价其合理性,以及了解此类患者不合理输注异体红细胞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临床资料。估算手术结束时将自体红细胞回输完毕后的理论血
研究背景脂肪抽吸术是世界范围内开展最广泛的美容外科手术之一。经过技术和设备的不断革新,脂肪抽吸术已成为一种相对安全的微创手术。然而,其手术并发症甚至是致死性并发症仍然时常发生。经过规范训练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整形外科外科医师对于脂肪抽吸术的安全至关重要。有经验的术者在脂肪抽吸术手术过程中,通过双手对皮下脂肪和吸脂针的感知,引导吸脂针寻找准确的吸脂层次,并根据经验选择合适的抽吸次数并保持轻柔的操作。训练
第一部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的研究目的:骨微血管内皮细胞(Bone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功能障碍引起的股骨头微循环障碍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离来自激素性ONFH和股骨颈骨折患者的BMECs,比较两个群体BME
背景和目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全世界最常见最多发的骨关节系统疾病,其发病率一般随着人群年龄增长而增高,其最主要的病理在于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硬化,且软骨受损后本身再修复能力不足,几乎无法实现自我修复,因此导致大量晚期OA患者关节功能受损,不得不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新兴证据表明,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