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随之也产生了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生态问题已经开始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生态危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马克思生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自然观及方法论。无论是人类还是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人类社会才能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抓发展又要抓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阐述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产生。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及深刻的理论渊源。资本主义掠夺式生产以及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得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提高,但是这种生产方式注重开发而疏于保护,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第二部分论述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二者通过实践实现辩证统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阐释的基础上,马克思对生态危机根源进行了剖析,提出要解决生态危机,就要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最终应以共产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第三部分着重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中国启示进行分析。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总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也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尽快实现建设美丽、和谐中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