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网络参与研究

来源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核心,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公共行政的精神实质和公民权利的具体体现,它也是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的推进,公民参与已成为公共政策产生的不可逾越的过程。对公民参与问题的研究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方式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多从参与制度和意义出发,对公民网络参与的研究较少,即使有也是集中于公民网络参与的意义方面。鉴于此,本文在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网络参与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对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公共管理中传统的公民参与方式与公民网络参与。相对于传统的公民参与方式和途径,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便捷性等特点,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呈现出传统一般参与方式不具备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有利于扩大公民参与的主体范围;有利于实现公民参与的平等性;有利于降低公民参与成本;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其次着重分析我国现阶段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形式下的公民参与的不足,但是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也给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网络参与带来消极影响。由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缓慢的影响,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还存在公民网络参与的不平衡;公民网络参与的非理性化;公民网络参与的非规范性;公民网络参与能力不足;电子政务发展的滞后等问题。   因此,最后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互联网基本设施建设,缩小我国互联网地区发展差距;完善法制法规,加强公民网络参与法制建设;完善政府职能,加强对网络的监管;重视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网络参与能力;健全政府网站的公共服务性功能,完善电子政务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和措施,以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网络参与。
其他文献
“劳森伯格在中国”呈现了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从1981年到1998年所创作的《四分之一英里画作》,同时还有劳森伯格在1982年访问中国时所拍摄的一系列彩色照片《(中国夏富)研究》(1983年)。此外,展览亦呈现了劳森伯格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时的纪录文敖与档案。  提到劳森伯格,我们脑中很容易蹦出几个关键词句:“艺术即生活”“打破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引入现成品”“混合艺术”“新达达”
刑事辩护制度是法律确定的关于辩护权、辩护种类、辩护方式、辩护人的范围、辩护人的责任、辩护人的权利义务等一系列规则的总称,它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拥有辩护权为前提,并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是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历史任务。中国社会是民主政府,民主政府是责任政治,各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