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核心,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公共行政的精神实质和公民权利的具体体现,它也是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的推进,公民参与已成为公共政策产生的不可逾越的过程。对公民参与问题的研究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方式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多从参与制度和意义出发,对公民网络参与的研究较少,即使有也是集中于公民网络参与的意义方面。鉴于此,本文在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网络参与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对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公共管理中传统的公民参与方式与公民网络参与。相对于传统的公民参与方式和途径,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便捷性等特点,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呈现出传统一般参与方式不具备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有利于扩大公民参与的主体范围;有利于实现公民参与的平等性;有利于降低公民参与成本;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其次着重分析我国现阶段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形式下的公民参与的不足,但是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也给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网络参与带来消极影响。由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缓慢的影响,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还存在公民网络参与的不平衡;公民网络参与的非理性化;公民网络参与的非规范性;公民网络参与能力不足;电子政务发展的滞后等问题。
因此,最后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互联网基本设施建设,缩小我国互联网地区发展差距;完善法制法规,加强公民网络参与法制建设;完善政府职能,加强对网络的监管;重视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网络参与能力;健全政府网站的公共服务性功能,完善电子政务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和措施,以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网络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