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的理论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深入发展,其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电影符号学的研究将电影理论研究的思路从电影内部拓展到电影之外的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叙事学、社会学、媒体传播学等学科领域,使电影理论的研究具有了相当的学术价值并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动画涉及的诸环节及其相互的关联关系综合构成了一整套动画系统。不同动画系统的优化程度、结构配置不同,对于动画品质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关于动画系统的基本理论还是一个空白。本论文旨在提出“动画系统”的概念,构建动画系统理论基础平台,不仅能够在动画内解决动画问题,更可以运用系统的方法、符号的方法在动画外解决动画问题,这对于有效整合现有的动画理论资源,动画人才资源,动画及其行业资源,使动画系统优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论文的关键是将系统的观念和系统的方法引入动画理论的研究并形成体系化发展。提出动画系统理论的基本框架,阐释其内涵及核心思想,提出动画系统的预测模型,运用系统评价的科学方法通过动画实践的分析论证检测系统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务实、客观的修正。通过动画系统模型的分析论证形成动画系统理论分析的依据和评价标准,进一步阐释动画诸多可能性形成的系统机制;通过对我国和日本和美国的动画系统横向比较,客观理性地看出我国动画目前的瓶颈所在。论文的另一部分工作是将语言、符号的观念与方法引进动画系统理论,初步丰富理论体系,是其更加具有开放意识,更加对指导实践产生实际意义。主要运用动画系统修正模型初步研究动画系统的语言机制和符号机制,主要成果是将动画语言的三个层次与动画观众的三种反应机制建立系统联系,提出“社会存在经验”概念,为动画创作者与动画观众之间的平等沟通找到了客观的依据,对于动画创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提出“动画是一场比喻,最大的本体就是社会存在,最大的喻体就是动画自身”的观点。引进话语符号学中的“角色”、“扮演者”概念,探讨了动画观众与动画系统的符号关系,发掘出动画不同于电影的新的特质,充实了动画系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