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运动员在此阶段的运动损伤的现状,分析了运动损伤的特点和主要损伤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体操运动员和教练正确审视和应对在比赛、训练中存在的损伤风险,做到提前阻断、消除或抑制可能导致损伤的因素,为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和进一步指导科学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参加2018年全国体操冠军赛的获得一级、运动健将、国际健将等级的现役竞技体操运动员以及国家体操队的一线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征及致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请符合条件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问卷填写,将调查结果使用Excel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竞技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率比较高,国际运动健将人均损伤次数比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少,国家一级运动员人均损伤次数最多。2、竞技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高危部位为腰、踝、腕、肩、膝,分别占44.67%、42.42%、40.91%、39.39%、37.88%。女运动员膝和跟腱的损伤率分别是44.68%和21.28%,比男运动员高,而男运动员腕、肩、肘的损伤率比女运动员高,分别占44.71%,47.06%,20%。3、竞技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类型中扭伤占总比率的24.92%,劳损占总比率的22.82%;挫伤/血肿/擦伤占总比率的21.92%。4、竞技体操运动员急性损伤占52%,慢性损伤占48%;在急性损伤中,一级运动员人均次数为1.07次,运动健将次之为0.76次,国际健将最后人均次数为0.73;慢性损伤中,国际运动健将人均损伤次数最多,一级运动员居中,运动健将最少,分别为0.93次、0.8次、0.74次。5、竞技体操运动员损伤程度轻伤占49%,中伤42%,重伤9%;有86%的运动员带伤训练,14%的运动员没有带伤训练。结论:1、竞技体操运动员有着不同程度的损伤,不同的等级运动员损伤概率不同;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为腰、踝、腕、肩、膝,男运动员损伤部位上肢为主,女运动员下肢为主;运动损伤形式以扭伤、劳损、挫伤/擦伤为主。2、损伤的病程以急性为主,以慢性为次;慢性损伤随运动等级的提高而增加,急性损伤与之相反;损伤程度以轻伤和中度损伤为主;一年中有86%的运动员带伤训练。3、竞技体操运动员损伤的因素分潜在因素和直接因素,潜在因素有竞技体操项目多动作结构复杂的特点,规则中难度的增加、完成质量的要求更高,人体生理结构与技术动作的矛盾;直接因素中包括技术运用不够熟练、场地器材的原因、身体素质差、体力不佳、局部负担过重、旧伤未痊愈、过度疲劳和准备活动缺乏等因素。4、竞技体操运动损伤预防对策主要有加强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高技术熟练程度、运用多种职能的准备活动、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和增加营养、处理好训练与恢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