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astive Discourse Analysis of Editorial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 Case Study of the Washington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_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论是新闻评论中最严肃的一种文体,是代表编辑部发表的对于重大问题的权威而慎重的评论。作为传媒的灵魂,社论文体通常具有明显的意图性和很强的可接受性的特点,以其权威的时事述评,旨在劝说受众接受其观点或意图,或是采取某一行为。中英文社论都具有劝说的特性,可是在语言表达和组织上却有很大差异,西方社论更注重说服性,而中方社论更倾向于说教性。由于东西方各自在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及传媒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决定了人们在撰写新闻评论时要受到已积淀在其头脑中的先在的心智结构的规范。 本文结合对比分析和文体学的相关理论,以话语分析的方法论为指导,对英汉社论语言的差异进行定量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两种语言在社会文化及传媒等方面的差异。在随机选择的50个样本中,25篇英语社论取自《华盛顿邮报》,另25篇汉语社论取自《人民日报》,选材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各领域的重大事件。对比分析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篇章结构,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段。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从篇章结构上:其一,英语社论中的文章开头通常以演绎型为主(76%),而汉语社论中则通常以归纳性为主(92%)。
其他文献
商务翻译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工具,它不同与文学翻译等其他形式,它具有自身一些特点.该文试图针对商务英语翻译的一些特点,清理几种现代翻译理论,提出运用威尔斯(Wilss)的科学
传统的理论将隐喻看作一种以词为基础的纯粹的修辞现象,仅限于诗歌和美学创作.但是,近代隐喻学研究表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美学修辞手法,更重要的还是人类普遍的一种认知手段.
威廉·莎士比亚被公认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人文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被评为世界上悲剧色彩最浓重且最受读者和评论家欢迎的作品。
目前社会选择人才的标准已趋向于选择那些具有复合性能力的人.而演讲则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英语演讲词的翻译已不是纯正的文学翻译,而是作为实用英语翻译来考虑.它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