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渐突出,对污水进行处理时不可避免要求达到同时脱氮除磷的目标。本文将厌氧/缺氧运行的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A-SBMBBR)与硝化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N-SBMBBR)共同形成A2N-SBMBBR双泥系统,运用该系统探讨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实际生活污水的反硝化除磷效能。试验重点研究了A2N-SBMBBR双泥系统对实际低COD/TN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以及进水COD浓度、缺氧阶段硝酸盐、亚硝酸盐浓度对系统反硝化除磷的影响,试验成果如下:A/A-SBMBBR中反硝化聚磷菌(DPB)生物膜采用了三个阶段的方式进行培养驯化,用显微镜观察该反应器第一阶段培养结束时的部分载体上生物膜,发现反应器按照A/O方式运行时,在生物膜上存在游泳型纤毛虫、钟虫、累枝虫等。反应器在第三阶段培养结束时,COD去除率平均值为68.78%,且较稳定,缺氧所耗NO3--N达到了23.91mg/L,TP平均去除率为69.02%。通过对A/A-SBMBBR系统中生物膜进行直接染色发现,可以尝试采用聚磷生物膜直接染色方法来观察聚磷微生物细胞内PHB和Poly-p颗粒的变化,从而判断生物除磷过程及效果。该系统经过三个阶段的培养驯化,能够有效地选择和富集DPB,使其占全部聚磷菌(PAOs)的比例大致从11.77%提高到66.07%左右,成为反应系统中的优势菌群。将挂膜成功后的A/A-SBMBBR和N-SBMBBR连通成A2N-SBMBBR对实际低COD/TN(平均值为2.98)生活污水进行50个周期的处理,结果系统具有较好的反硝化除磷性能,对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6.24%、72.5%和61.86%。通过考察A2N-SBMBBR系统单个典型周期内COD、氨氮、NO2--N、NO3--N、TN和TP的转化特征发现,COD主要在厌氧和硝化阶段得以去除,T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硝化和缺氧阶段,说明在N-SBMBBR中出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在系统运行的缺氧阶段中,积累的亚硝酸盐逐渐消失说明了一部分DPB可以利用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吸磷反应。进水COD浓度为250450mg/L时,脱氮效果随着COD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除磷效率却随着COD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进水COD为250mg/L时,系统脱氮和除磷效果较好,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75.8%和72.6%。当COD为450mg/L时,脱氮效果最好,达到了82%,但TP去除率却达不到20%,这是由于缺氧阶段电子受体NO3--N有限以及厌氧反应不完全所剩余的有机物滞留在了缺氧段而影响了系统除磷效果。当缺氧阶段NO3--N浓度为2045mg/L时,系统除磷效果随着NO3--N浓度的升高而变好,当NO3--N浓度为45mg/L时,出水TP浓度几乎为零,但这种高浓度NO3--N的存在,会对系统出水NO3--N和NO2--N产生不利影响。当NO3--N浓度为35mg/L时,脱氮和除磷效果都较好,出水TP、NO3--N和NO2--N浓度分别为0.51mg/L、5.93mg/L和4mg/L。NO2--N在低浓度下(913mg/L),可以作为系统反硝化除磷的电子受体,A/A-SBMBBR表现出了较好的吸磷效果,TP浓度分别从16.93mg/L和16.33mg/L降为1.76mg/L和0.83mg/L。但当NO2--N浓度高达20mg/L时,反硝化除磷受抑制,缺氧阶段末期出现磷的释放现象,这种条件下系统出水NO2--N浓度较高(11.32mg/L),对反应器出水产生不利影响。